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拖延症?如何解决拖延症问题?
任务,时间,事情很多人都有拖延症,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拖延症?如何解决拖延症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然也有过分自信的人,因为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而选择在最后时限完成任务。
3、如何有效缓解拖延症
·积极锻炼身体\u0026保持充足睡眠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锻炼可以让大脑的内啡肽分泌增多,内啡肽分泌增多可以使人的情绪放松,心情愉快,摆脱沉闷或者无聊的心境。心肺功能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使人的血液循环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除此之外锻炼可以使人更加机敏,神经系统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
锻炼不仅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从而应对好强度的工作,同时也能让我们拥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有效减少负面情绪,达到缓解拖延症的作用。同时充足的睡眠能让人体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使拖延者更容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确立目标\u0026分化任务
想要缓解拖延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时候更需要慢慢来。我们知道拖延者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约束他们的拖延行为,因此需要加强时间管理,任务碎片化,让任务变得更简单,更具有可行性。我们可以先确立一个目标,然后计划完成目标需要执行哪些步骤,可以将步骤细分降低完成难度,每完成一项步骤可以奖励自己再接着进行下一项步骤。
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番茄工作法”,首先集中25分钟工作,然后休息5分钟,接着继续工作25分钟,最后休息5分钟,连续重复这流程4次后可以休息5-20分钟,然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奖励自己。
这样有助于提高拖延者的工作效率,期间要严格控制时间,一步一步的完成任务,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习惯。
·建立奖惩制度\u0026加强监督
建立奖惩制度,会让拖延者增强自我表现意识以及竞争意识,能让拖延者保持持续的激情和积极状态,让拖延者在工作上更具有目的性。在拖延者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根据任务完成的时效以及难易程度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在未完成任务的时候也进行相应的惩罚。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
假如可以让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监督,在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惩罚拖延者送东西给亲朋好友,通过一些实际行动来驱动摆脱拖延。
·加强限制\u0026减少选择
有时候正因为这世界选择太多,我们才会迷路。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因为选择太多而选择拖延,打开外卖叫餐软件,上面陈列琳琅满目的美食,而你却不知道选择吃什么而纠结,直至拖延。
在《纽约客》中有一篇文章指出,克服拖延症的有效手段就是“加强限制和减少选择”。假如打开外卖叫餐软件,发现只有几种美食,一目了然,相信很快你就能选出想要吃的东西。
在日常工作或者学习中,我们应该尽量保证身处环境干净简单,把一些容易吸引人注意的东西收起来,往往分心是拖延的第一步,减少让自己分心的事物,督促自己及时完成任务。
4、总结
拖延症似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通病,不管是在职场还是学校都极为的明显突出。不仅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对于整个社会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主动摆脱拖延,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恢复正常的节奏,这样才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负面情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生活的自然状态,每个人都一样,买好车票的人都会准确到达,今天有人来做客会准备及时做饭,今天订合作项目会及时到场,反过来,在家里做事,肯定每人都不会及时用标准时间来按排,所以,与需办的事,决定人的态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拖延症说白了就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是一种不良的思维习惯,觉得什么事情都不着急,能拖则拖。
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建议从小事做起,积极的去改善这个情况,从一件件小事的成功中,感受到当日事当日毕的好处。
经常鼓励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与时间管理
1、学会将任务分为轻重缓急,并制定合适的完成方案与时间节点,
2、积极监控督促自己的行为,适当的增加一些奖励;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80%的人认为自己有时拖延,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比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症表现各有不同,除了想偷懒以外,大都是因为害怕做一件事才一直拖着,这件事通常都是你不擅长,但是你又觉得你应该擅长的事情。你如果擅长,你就会很快去完成,你如果没有觉得你应该擅长,那索性就随便对付一下,也不会拖延。正因为你想做好又暂时做不好,但你没有理解到这只是“暂时”,于是你会鄙视自己,越鄙视自己,越害怕做这件事,就越拖延。形成恶性循环。
拖延症关键是在处事方面执行力度不够,阻碍力大于行动力,思想受限,要治好拖延症就是自律,立刻开始,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状态。简化一切步骤,让你可以以最少的时间、最短的路径去启动它。让自己时时刻刻保持一种状态:随时可以开始执行,进入「开始」状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看看我们的节目《全民心理学》之21天养成习惯定律
上一篇:小米8现推送的是10.0.9.0,是更新好还是不更新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