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拖延症?如何解决拖延症问题?
任务,时间,事情很多人都有拖延症,那么该如何正确认识拖延症?如何解决拖延症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设置好时间节点。给重要的任务订出完成的具体时间。
4、认真审视自己的生活。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不应在任何方面拖延时间。现在就去做你最紧迫、最需要做的事情。
5、学会立刻采取行动。拖延时间意味着在当下为将来的事情而忧虑。如果立刻采取行动,这种忧虑心理必然会消失。
6、鼓起勇气突破自己。去干一两件你一向回避的事情,不要再强迫自己做好,因为做才是关键所在。不要被完美心态所束缚,力求完美只不过是对于当前任务的恐惧,一个勇敢的行动可以消除各种恐惧。
7、改变说话的方式。将“我希望事情会得到解决”改为“我要努力解决这件事情”;将“但愿我心情会好一些”改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悦”;将“或许问题不大”改为“我要保证没有问题”。
8、与家庭成员一起摆脱拖延症。和家人制定一项协议,明确提出你想做却一直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场球、出去吃顿饭、看场戏……大家各执一份,并且规定违约时将受到的惩罚。你会发现这种办法很有效,而且你本人也可以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乐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得到中许岑老师说的好,实际上没有拖延症,只不过你要做的那件事在你心里没那么重要而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拖延症是现代社会极具危害性的通病,不仅在学校或者职场,甚至在每个人的生活里都存在的现象。如今人们的生活可谓万紫千红、丰富多彩,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充斥人们的眼球,在这种诱惑越来越多的环境下,人们不管在学业还是工作上都难以集中注意力。
经研究表明,不同文化背景下有15%-20%的成年人存在慢性拖延,超过70%的学生承认自己存在学业拖延行为。同时大量研究表明,拖延不仅会对人的情绪、学业、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成就等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降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严重还会损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1、什么是拖延症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时何时了?”一首《今日歌》也表露告诉我们拖延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现象。
准确的说拖延症目前并没有严格意义的医学术语,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个人主观意义上故意延迟完成已确定须完成的任务,直至产生不良情绪和不良后果的行为。
举个例子:
明明安排一堆事情要做,却无从下手,经过一番挣扎,心想:事情已经计划安排好,明天开始执行吧。于是先躺一会,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不知不觉梦到自己已经走向人生巅峰...
如果一旦让拖延这种行为成为你的生活习惯,那么你的生活也只有:等会儿,等会儿,再等会儿...
2、拖延症的成因
每件事发生都有它的成因,背后都有各种因素支撑它,拖延也无非例外。有时是因为短暂的快乐而选择拖延;有时是因为害怕惩罚而选择拖延;有时是因为任务太难而选择拖延。不管事大事小,一次次的拖延会让拖延者产生自责、内疚、烦躁等不良情绪,然而这些情绪无从疏导,久而久之不断地积压,极大的损害拖延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我们可以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选择拖延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
·社会环境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不但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在国家社会政策、经济、文化等环境不断地的变化下,竞争日趋激烈。人们常常也会受到身边人际环境和网络环境的影响逃避任务,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手机、电视、游戏等社交软件可以使他们轻易从日常工作任务中脱离出来,形成拖延。
·任务困难程度
就任务本身而言具有不一定的特性,比如有的任务浅显易懂,有的任务深奥难解;有的任务完成时间长,有的任务完成时间短;有的任务简单有趣,有的任务枯燥无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候的情绪,越是困难、枯燥无味、时间长的任务,越容易引起我们的拖延。
·奖惩程度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如果任务完成的时候能获得认同以及相应的奖励,难么人们会更有动力更有激情去“追求成功“。如果没有完成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就会在最后的期限为了避免失败而选择完成任务,就像有些学生放完假回校,有些同学仍然有一堆的作业没有完成,在交作业前都会发现一堆人在埋头苦干,手忙脚乱的抄袭着其他同学的作业避免被老师惩罚。奖励越大越及时,越趋向于拒绝拖延。
二、主观因素
·责任意识
当我们责任意识匮乏,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会导致思想行为上的懒惰和拖延。如果一个男人对生活对工作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天天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在面临困难的时候选择逃避,终究只会让身边的人感到疲累以及失望,久而久之不仅积压许多负面情绪,也没有能力解决眼前的问题,一拖再拖,最终只会让自己的生活不断地恶化。
尽管责任有时使人厌烦,但不履行责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废物。——刘易斯
·情绪波动
那些经常感到忧伤、抑郁、焦虑、敏感、脆弱等情绪容易波动的人也会容易产生拖延行为,且在拖延群体中占比最大。一旦这些情绪经常困扰着你,那么你会无法集中精力去处理完成眼前的事情,然而会很容易将精力分散到其他地方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造成拖延的行为。
除此之外,对任务产生抵制心理和抗拒命令的心理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任务完成的积极性,当自我驱动丧失的时候要去完成一件事是很难的,更不用谈超额完成任务。
·信念
罗曼·罗兰曾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信念就像我们心中的一股源源不断的力量,不断地支撑我们去跨过山河大海。然而在你面临一个任务的时候,当你缺乏强烈的信念,就会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个任务,也会注重别人是怎么评价你的,从而产生畏惧、退缩的情绪,久而久之会产生焦虑和无助。在这样的心理环境下,你很容易就会选择推迟完成任务。
上一篇:小米8现推送的是10.0.9.0,是更新好还是不更新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