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年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2倍之多,为何最终选择投靠清朝?
山海关,清军,明朝当年吴三桂兵力是清军的2倍之多,为何最终选择投靠清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至于很多人吹嘘的三万关宁铁骑,其实已经有一定程度上的“神话”性质了,据说此军团驰骋沙场几十年,所向无敌,斩杀过蒙古名王,打败过八旗护军,刺杀过多尔衮,追杀过李自成,围剿过张献忠。吴三桂未死之前,就连清军都不敢一战,康熙曾一度禁止八旗与其进行野战。
这种话术,估计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事实上,关宁铁骑不过是袁崇焕在辽东招募的士兵,有一定的作战实力,但是参加的宁锦之战、己巳之变、大凌河之战、松锦大战等战役,从明军败多胜少的情况来看,也不是很乐观。
如果关宁铁骑真的能与八旗打野战硬拼,袁崇焕何必要花大价钱修关宁防线,用红衣大炮来防后金?
综合来说,山海关大战之前,吴三桂也就三五万人,由于长时间不发军饷,又有段时间内招募或者收编的军队,所以战斗力并不强。
这一点在山海关大战中亦能佐证。
在山海关大战中,李自成开往山海关的军队人数虽然也虚无缥缈,号称四十万,也考证二十万,还有十万的,实际上以当时李自成拉开的战线来看,最后能够投入到山海关大战的兵力只有六万多人,至少李自成直接指挥控制的军队在六万人左右。
面对明末最有实力的一支军队,李自成为何猖狂到只带六万多人就敢来扣关,原因还不是没有把吴三桂那点人放到眼里。
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抵达山海关下,随即,李自成向吴三桂最后下达逼降通牒,遭到拒绝后,开始对其进行攻击。
李自成率六万主力猛攻西罗、北翼、东罗三个城池,并且让唐通在一片石切断吴三桂退路。
在大顺农民军与吴三桂展开激烈混战中,起先吴三桂部略占优势,但是晚上的时候,就已经不敌李自成,到四月二十二日清晨,东罗、北翼二城相继被攻破。
随后,大顺军与吴三桂部在城外展开野战,双方一直血拼到中午,吴三桂几乎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清军才出兵冲击大顺军,一举击溃李自成。
应该来说,吴三桂实力并不强,根本不像很多人认为的能够左右当时的时局,甚至说与李自成、多尔衮成三足鼎立之势。
明末以来,崇祯尤其重视辽东边防,花费无数,但是当时养兵成本特别高,根本不是说想要养多少兵就养多少兵。
明军最后的辉煌其实是在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当时明廷主帅洪承畴率领明朝九边精锐约十三万,在宁锦防线与清军展开战略决战,结果损失大半,只有吴三桂部三万人左右成建制突围。
虽然说吴三桂也是人中龙凤,是明末时期少见的将领,但是时局如此,吴三桂也没有改变时局的能力。
相对来说,吴三桂的所有行为,虽然看似复杂多变,难以理解,其实都可以理解为给自己寻找退路,自私是吴三桂的最大底色。
比如崇祯召其入关的时候,吴三桂如果快马加鞭,完全可以赶到李自成之前到达北京,但是吴三桂就是行军缓慢。
等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杀后,吴三桂的第一反应不是替“君父”报仇,而是向李自成投降。
李自成随即给吴三桂部发了四万两白银,让吴三桂救救急,也算是有情有义了,随后吴三桂降而复叛,一直是历来争议最大的部分。
大多数的史学学者都喜欢拿陈圆圆做文章,说是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抢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致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愤而领清军入关。
实际上,李自成在向北京运动的时候,清军也在紧急向北京集结并运动,在四月初九出发,等到四月二十日的时候,清军不是一个传送飞到山海关大战战场上的,而是早就快马加鞭,飞奔赶来的。
吴三桂常年与清军作战,对于农民军与清军的实力应该有一个浅显的了解,最终投降清军,实际上就是一场政治投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将万劫不复。
事实上,即使不出于上述完全理性的分析,但凡吴三桂有点气概也不会真正投降李自成,因为李自成是逼死崇祯的反贼,与整个明朝旧部来说,都是同仇敌忾的人物,相比之下,清军虽然是宿敌,至少没有逼死皇帝。
最终打着替“君父”报仇,引清军入关进攻吴三桂,是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的。
总结,假如吴三桂真的有实力与李自成或者多尔衮叫板,最后却选择了投降,那绝对是假酒喝多了,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与清朝合作,是吴三桂当时可选择的最佳方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后,崇祯上吊自杀,明朝已经灭亡,吴三桂独守着山海关。南边面对李自成的威逼利诱,北边面对清朝的军事压力,吴三桂进退两难。
山海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不论是清军南下还是中原政权御敌国门之外,山海关都是一定要拿下的关口。吴三桂若处理不好,容易腹背受敌。
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供吴三桂选择的方案无非就三种。
方案一: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代表的是农民阶级,率领的是一群乌合之众,攻陷紫禁城后劝降过吴三桂。吴三桂是地主阶级,双方立场不一致。
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如同土匪进城,到处烧杀抢掠,对待明朝旧臣毫不留情,这就足矣让吴三桂感到忧虑。在劝降的过程中,李自成杀了吴三桂父亲,纵容手下夺取陈圆圆。吴三桂面对亡国之痛、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注定难以与李自成合作。
两边都不投降,依旧奉明朝为正统。
如果吴三桂实行方案,拒不投降,与明朝共存亡。那会面对南北夹击,最后以身殉国。
明朝末年,文臣武将大多已经斯文扫地,难有忠义的气节。
此方案,可留名千古,但吴三桂是机会主义分子,没有精忠报国的决心和勇气。
方案三:投降清军
清朝已经基本完成封建化,成了地主阶级的代表,与吴三桂是统一立场。
大树底下好乘凉,相比李自成的部队,无疑清军更为强大。清军如同团队,李自成如同团伙。清军进入中原,势必横扫千军,发展前景更好。
权衡利弊得失后,吴三国选择了投降清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