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幽门螺杆菌能致癌吗?为什么?
幽门,螺杆,胃癌幽门螺杆菌能致癌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几率很小,百分之一左右。这百分之一的病人还多见于合并胃溃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幽门螺杆菌不会致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原因是导致发展成癌症的源头,一定要积极治疗,不能马虎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幽门螺杆菌虽然已经被证实是胃部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唯一致病菌,但并不是唯一治病因,这两个要分开。
很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病人群在清除幽门螺杆菌后,胃病并没有好转的原因是胃黏膜没有的到有效的修复,且在清除成功人群的的跟踪情况来看,有将近一半的人群在一年左右复发,且胃病并没有丝毫的好转迹象,为此会加大胃癌的患病几率。
我们判定清除幽门螺杆菌固然重要,但是养护胃黏膜才是预防再次感染并治愈胃病的关键。
为此根据情况作出治疗方案的调整如下
首次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可采用四联药物联合卫乐舒益生菌,意在利用益生菌的抑制幽门螺杆菌并修复胃黏膜的功效,可增强杀菌的成功几率,并预防二次复发。
但对于已经用过四联药物清除的人群不建议再次采用四联药物,而是以卫乐舒养护胃黏膜并抑制幽门螺杆菌为主,在三个月后复查显示部分人群已经转阴,且多数人群胃黏膜修复理想。
儿童和孕妇不建议采用四联药物清除幽门螺杆菌,为此直接口服卫乐舒医生黁3个周期后复查。 生活中要注意辛辣生冷刺激的不吃,避免熬夜和调整心态,凡是对胃有损伤的事情都尽量少做才是养胃之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幽门螺杆菌虽然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第一致癌菌,但实际上造成胃癌的主要原因是错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幽门螺杆菌在我国很普遍,已经超过七个亿,但并不是所有的感染人都需要清除。感染后有明显的胃部不适,并且在胃镜下已经存在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病症的人群,或者有家族遗传的人群才需要清除治疗。
一般通过呼气试验或者是血清检查,确定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就需要规范性的进行杀菌治疗。
治疗方法也都是有标准疗法的,四联药物联合卫乐舒益生菌,四联药物中的两个抗生素:克拉霉素、甲硝唑、阿莫西林等,需要到医院医生根据个人体质开出,但并不排除耐药而清除失败,并有部分人群非但没有清除反而数值增高,所以此时必须搭配卫乐舒益生菌来抑制幽门螺杆菌活性并养护胃黏膜。
对于儿童和孕妇及第一次药物清除失败的人群,不建议用药,口服卫乐舒益生菌可能效果更好。口服3到4个周期后复查即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虽然幽门螺杆菌被国际定义为一级致癌病菌,但是胃癌的直接原因是饮食和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并不是直接原因。
我国有近一半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绝大多数并不需要治疗,因为幽门螺杆菌并不影响生活和工作,而幽门螺杆菌能够破坏胃黏膜的主要原因是胃黏膜本身已经损伤,胃黏膜对幽门螺杆菌没有了免疫力。
胃黏膜很脆弱,长期的饮食不节、生活习惯差都是破坏胃黏膜引起胃炎,当胃黏膜损伤后胃部的幽门螺杆菌便在这个环境下大肆生长繁殖,最终数值超标进一步破坏胃黏膜加重损伤,这也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数据表明有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人群在清除幽门螺杆菌后,改善率只有56%。而半年内或一年内幽门螺杆菌复发率却在30%,原因是胃黏膜没有得到修复依然处于炎症状态。
所以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同时必须修复胃粘膜,否则这个“胃病“等于没治疗,目前四联药物对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成功率在70%,但是并没有修复胃粘膜的作用,需要配合卫乐舒益生菌一起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并修复胃黏膜损伤才能达到最终改善的效果。
上一篇:如果航母推迟二十年出现,战列舰会发展成什么样的形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