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你认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人之初,善恶,社会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你认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也正因为如此,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孔夫子就为自己从事人的社会性教育,找到了理论基础,因为孺子可教,才有现实意义。
我对正常人之人性有三个看法:
其一,人性与忍心有关。对太坏的事情,内心有一个不忍心看见的心理应急反应。即有一个基本的是非心理判断和反应。只有自己把别人当人看,对生命同理心,恻隐之心和同情心,有较为柔性的尊重感,我们做这样的自己,能交好运,遭遇横祸的概率更低。
其二,少点任性。《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一,不舒服的行为,要有所约束,做一个有家教的人,做这样的自己,朋友很更多。人处在危难时刻,被打倒,还踩上一脚的可能性,会减少。
其三,多点仁信。仁=人+二。即二人一般心。人在社会上混,答应的事,尽可能做到,实在做不到要提前说明原因。当然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做不到的事,不要碍于假面子,而胡乱承诺。
仓廪足而知礼仪。衣食无忧多君子,饥寒交迫出小人。正因人性本恶,所以要允许人说话;正因人性向善,所以要允许人说人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邀请!
这个问题,一般而言,人之初,性本善。正面命题,与事实成立,任何人,都得诚服于事实,无可辩驳。假如是:作为一个命题,去审度它的合理性那就另当别论了。
评定人之初,需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态度去看问题。在人小的时候,大的决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具备,但是,善,恶(指不良行为)在小孩身上都同时存在。比如说,有小伙伴一起玩很高兴,甚至可以拿吃的,玩的和小伙伴分享,这是善的一面的表现,另外!和小伙伴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抢夺食物与玩具的现象,还有,一起玩久了,也不免出现,把对方推倒,擦伤等等,这些都反应了小孩的意识中,也存在着不好的一面。所以说,应当接受小孩的善与不良,同时存在。
应该相信性本善,性本恶?答案很明确,应该相信性本善。理由是:一,小孩不存在蓄意伤伤人害物的动机。二,更有监护人监护。
这时不禁有人会说,费半天口舌,回答了一句话能说清的问题。在这里必须重申,“”小孩存在不良意识”为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再次向监护人提个醒,也是写回答的初心。相信所有监护人已经做的够好了,为了确保杜绝不良后果的发生,需要做的更好,以促进家庭的幸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凡物,无非阴阳
天生是善恶并存的
在于怎么引导教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之初,人性本无善恶之分,后天使然!
其间外因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因首先起作用!!不论是社会的影响教育,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一句话:教育重要!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重要,缺一不可!家长老师、学校老师、社会老师都重要!诸多因素决定着人的善恶之分!外界环境使然、后天使然!
教育(广义)重要!教育(广义)的首要任务是育人!!教育使之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孟思想,认为人性的本质,本来是善良的。
最有名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引用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不善都是后天学坏了的恶习气。所谓:“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也曾举例,说明人性基本是善的。他说,我们走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孩子掉下井里去,第一个念头,第一件事一定是救人,不管这个孩子是谁,是仇人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孩子,一定只要救人,所以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爱、慈悲的心各个都有。其次,人看到悲惨可怜的人,心里一定为他难过。由此可见人心是好的。
相反的,如荀子主张人性天生是恶的。举例来说,如果一个母亲生了双胞胎,当其中一个孩子要吃奶的时候,另一个孩子又哭、又闹,把奶抢过来自己吃,可见人性是恶的。荀子认为人之为善,是后天的教化慢慢塑造而成。
在孔子、孟子和荀子之外的另外一说,便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他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好也不坏。他说人性好比木头,以圆规一量可做成圆形,用矩一量又可做成方形。墨子也是这种主张:他说人性像白丝布一样,要把他染成黑的就是黑色,染成红的就是红色。
人性无所谓善恶,善恶都是后来的染色。现在教育上“可塑性”的观念,便和此相近。
传统西方管理模式的价值主张强调工具理性,体现为 X 理论和 Y 理论,X 理论主张人性本恶,Y 理论主张人性本善。分别对应「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X 理论和「经济人」假设催生福特模式,Y 理论和「社会人」假设催生丰田模式。我认为这些理论都具有局限性,不要认定为人生来就是如此,离开了生养的环境单独论出生似乎意义不大。
上一篇:股市春天绿油油,股民有春天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