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朱标到底是怎么死的?
朱元璋,太子,风寒历史上朱标到底是怎么死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樉
第三种说法:朱标死于朱元璋之手。
这种说法骇人听闻,其实这种说法表达的意思并不是说朱元璋直接害死了朱标,而是说朱元璋的言行举止间接害死了朱标。
众所周知,朱元璋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从乞丐到皇帝的人生,让他尝遍了世间心酸,见识了无数的尔虞我诈。因此朱元璋形成了雷厉风行,心狠手辣的性格,雄才大略而又怀疑猜忌。
但是他在选择长子朱标为接班人的时候,却又出乎意料。聘请李善长和徐达教导朱标儒家学说,治国之道。使朱标形成了温和谦恭的性格,这与朱元璋火爆性格相反。
在朱标生前和父亲朱元璋相处的日子里,父子二人经常为一些事情争吵,甚至成为家常便饭。朱标就是在这种压抑沉闷的环境中度过,如履薄冰。可想而知,心里压力极大,久而久之,抑郁成疾。
朱元璋
所以我认为,朱标主要是由于平时与朱元璋相处时压抑的性格,加上最后的风寒感冒,最终导致了他的早逝。
题外话:朱标去世时只有38岁,正值壮年,朱标文武全才,又经历过战争的洗礼,同时在宗室和开国功臣中威望极高,朱元璋苦心孤诣培养他成为接班人。他的去世打破了朱元璋的所有计划,也改变了明朝得走向,虽然永乐帝朱棣是一代雄主,但是如果朱标不死,也不会太差,至少不会发生叔侄相残的悲剧!
朱标算是精神抑郁加惊吓,加上点病毒催化,抑郁而终吧。
其实他爹是很重视这个儿子的,从小就让他和大儒学习,悉心栽培他,9岁被立为世子13岁被立为太子,这就是接班人了。朱棣就没这么好命了,一直跟着他爹四处征战。不过,老大的德性是养出来了,身子骨不行。老四学问不行,身子骨结实,跟他爹身边耳濡目染的把他爹混社会那套学的惟妙惟肖。
老朱如果预见到自己大儿子让儒家洗脑,估计不能让他拜宋濂为师,老朱如果早知道大儿子胆这么小,估计说话能委婉一点?老朱如果知道他的子孙这么怕水,估计早早就从南京迁都了…
朱标的死,只能怪他自己。他爹虽然杀戮过重,但他爹的高度是他企及不到的,他理解不了。理解不了,你就忍着呗,还学了一身儒生的毛病,总怼他爹。你是要接班当皇帝的,不是言官,没大局观呢,这以后怎么当大明话事人。也难怪他爹跟他着急发火。朱标有怼爹的勇气,却没挨骂的风骨,被爹教训之后又各种担惊受怕,万一哪天他宰了我咋办啊。整天揣副保命的画卷。实在不是大丈夫所为。估计这点老朱也很痛心。我最重视的儿子居然和我离心离德,还这么怕我宰了他,这太外道了。估计后来老朱整死宋濂有这方面考虑,你把我儿子都成仇人了,找机会得办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标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死的呢?史书记载,“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礼官议期丧,请以日易。及当除服,帝不忍。
礼官请之,始释服视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东,谥曰懿文。”简而言之就是朱标去帮他爹朱元璋看看西安这个六朝古都究竟适不适合做都城,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在西安的藩王是秦王朱樉,犯了不少错事,便被朱元璋召回南京,朱标回来后,说了不少好话,这才放了朱樉。此后,朱标又被朱元璋派遣到陕西地区进行考察。胡惟庸凭借自己的野心,想着坐拥江山。朱元璋得知以后便要将他们一起斩尽杀绝,朱标的老师宋濂恰好和胡惟庸是一派。朱标得知此事,便为了自己的老师向父皇求情。朱元璋非常愤怒,朱标便投身跳入河里,被太监救起来。朱元璋表示心疼自己的儿子,便饶了宋濂。随着将去了刺的荆条交给朱标,告诉他当皇上并没有那么容易,朱标却说做皇帝要仁德仁善,臣民也就不会有逆反之心了。
之后没几天,朱标就死了。所以,我们说朱元璋虽然疼爱自己的儿子朱标,实际上,他才是害死朱标的凶手。正是他的铁腕手段和无数次的打骂,才让政见与自己不合、本就胆小懦弱的朱标患上心理疾病,从而过早的离开人世,这和明朝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中写的朱标的死因雷同。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靖难以后复称懿文太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朱标(公元1355年10月10日—公元1392年5月17日),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长子(也是嫡长子),母孝慈高皇后马氏,明惠宗朱允炆之父。
朱标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抑郁而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弘光元年(1644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称孝康皇帝。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八月,朱标受命巡抚陕西。同时受封于这里的秦王朱樉因为在当地多次犯错而被召回京师,朱标因此也被要求趁机调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朱标巡视归来后,献陕西地图,又替秦王说情调解,朱元璋才让朱樉回西安。
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就生了病,在生病期间还向太祖上书关于筹建都城的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5月17日,朱标病死。朱标死后朱元璋痛哭不已,将他祔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朱允炆即位后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明成祖夺位后复称懿文太子。
根据清朝张廷玉奉命编撰的《明史·第115卷》记载,正值壮年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时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至于是什么病没有具体说明,只有寥寥几笔,说是风寒,就把这个温文儒雅、敦厚善良的皇太子淹没在历史尘埃中。但是根据明末清初傅维麟撰写的《明书》记载,朱标早逝是因为和朱元璋发生争吵,精神压力过大,郁闷而致。这和明朝何乔远撰写的《名山藏》中写的朱标的死因雷同,不过,这两种解释似乎都难以让人信服。即便是《名山藏》是在《明史》之前,何乔远为人也刚直不阿,但是他是万历十四年(1586年)的进士,崇祯年间的工部右侍郎,在记载上多少会考虑到天子的形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