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明朝的倭寇横行,朱元璋想要攻打倭寇却被刘伯温阻拦了,对此你怎么看?
倭寇,日本,明朝历史上明朝的倭寇横行,朱元璋想要攻打倭寇却被刘伯温阻拦了,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史上明朝的倭寇横行,朱元璋想要攻打倭寇却被刘伯温阻拦了,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的航海业和军事力量经济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可以说是处于领先地位。
但当明朝面对东南沿海遭受由日本落魄武士组成的倭寇长年累月的骚扰时,明朝政府却也无计可施。
这些倭寇经常骚扰明朝沿海地区,在海上肆无忌惮地进行抢劫,并且还和明朝的一些不法分子进行走私活动,给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重困扰。
朱元璋对此早有不满,十分痛恨日本国因内战而使得中国倭寇泛滥。以明朝当时的实力,完全有能力打到日本国,永绝后患,但是明朝百年来都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只求防卫。
其实历史上中国真正进攻日本的行为仅有元朝忽必烈时期有过。
但是蒙古三征日本都失败了,其中的原因很多,如国内的反对、海上作战的困难等因此进攻日本的确需要严密的考虑。
1369年时,朱元璋派遣杨载出使日本,希望怀良亲王可以管束好自己的国民,以防止大量武士流窜中国成为倭寇,还要求怀良亲王缴纳岁供,表示臣服。
但朱元璋如此不客气的行为另怀良亲王很不满,于是他就把杨载拘禁了起来,同时放任沿海的倭寇进行抢掠,准备给朱元璋一点教训。
被扣押的杨载以绝食抗议,展现了大明使节的气度,这深深折服了日本亲王,杨载对日本王讲述着明朝先进政法制度和大明的强大与包容,这另日本国王心生敬意。
之后朱元璋没有等来消息,认为是海上风浪作祟,使者意外落海。
于是在次年,朱元璋再次派出使者,这次的使者赵秩被怀良亲王好生款待,同时他还把之前扣押的使者返还。
后来怀良亲王派遣使者出使明朝,缔结两国友好合约。
此次缔结合约的经过,在近代一位日本学者于1988年公布的三封古代日本官员遗书中有所记录,这份遗书出自日本出使大明的使者祖来。
他写到了朱元璋对日本的愤怒,但也写到了朱元璋面对日本的无奈,朱元璋认为不能出兵日本,因为他自有考虑。
第一,当年天下无敌蒙古人进攻日本时都无可奈何,失败而终,避免重蹈覆辙,朱元璋可不会傻到轻易出兵远洋渡海进攻日本。第二,倭寇虽然是日本人但不是日本军队,而是海盗武士等日本国民,并且其中的一半都是受日本指示的明朝的人,如果凭此就进攻日本的国家,就显得十分不智和不合理。
第三,明朝时期的舰队船队并不适合海上作战,而日本的船只上已经装备了火器,明朝没有把握不敢轻举妄动。
第四,北方的蒙古实力还在蠢蠢欲动,这才是明朝当时的第一大敌,而那隔海相望的日本威胁并不是太大而且就算打下来对明朝也没什么用。
这几点原因分析可见朱元璋长远的见识,中国之害在于倭寇,倭寇之因在于日本的内战导致的大量武士民众出海。
进攻日本本土并不能起到实际上的作用,反而会给明朝政府造成比倭寇之乱更严重的损失。明朝政府需要的只是进行恰当的防御,此时与日本交好让他们来管控倭寇才是最好的方法。
后来的郑和下西洋也将中国的理念发扬光大,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郑和也不会轻易地冒犯他国,而是将明朝的包容与友善传播世界赢得万国来朝。
虽然后来日本统一后野心越来越大,妄图侵占大陆,但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狠狠打击了日本也算给当年的朱元璋出了一口恶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说法啊……
朱元璋时代倭寇还谈不上横行,但朱元璋对于倭寇还是很重视的。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命令汤和巡视东南沿海,筹划建设海防,汤和则向明太祖推荐了原方国珍的儿子方鸣谦。在回答明太祖的御倭政策中,方鸣谦回答:“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兵,水具战舰,错置其间,俾倭不得入,入亦不得传岸,则可制矣。”在明太祖与方鸣谦的问答中,有明一代的海防建设的规划被正式确定下来。即沿海可登陆地点修筑堡垒要塞,使一切可以大规模登陆的地点均有士兵驻守。同时,用战舰在沿海守备据点之间巡逻交错,使得倭寇不能轻易从海上靠近陆地。即便靠近陆地,也被堡垒和驻军所阻,不能再构成危害。
汤和按照方鸣谦的建议,在浙江西部沿海修筑城池五十九座,设立备倭行都指挥使司。从当地每户有四个男丁的居民家庭中,抽一名青壮年为兵,一共抽兵五万八千七百人,分驻沿海各地。到了洪武二十年(1387年),汤和完成浙江西部沿海防务后,又以浙西海防建设为例,派遣江夏侯周德兴前往福建,重新规划沿海卫所防御。福建共新修城池一十六座,增设巡检司四十五个,水寨五座,募兵一万五千余人,构成了严密的水、陆防御体系。广东则在洪武十七年开始,新增沿海卫所并修筑烽火台,以防备倭寇。至洪武二十三年,明太祖下诏沿海卫所和巡检司,每百户办置战舰两艘,在海上巡捕盗贼。至此,东南沿海的防御设施基本构建完成。
明代倭寇的初露狰狞是明成祖朱棣时期,这跟靖难之役导致海防军力空虚有关。
永乐二年,倭寇劫掠浙江穿山千户所,又于“大谢、桃渚、赤坎寨、胡家港诸处海寇登岸,杀掠军民”。
永乐四年,“倭寇威海卫。指挥扈宁力守三日,都督统兵来援,始退”
永乐六年,“倭寇成山卫,掠白峰头、罗山寨,登大嵩卫之草岛嘴,又犯鳌山卫之羊山寨、于家庄寨,杀百户王辅、李茂。不逾月,寇桃花兰寨,杀百户周盘。郡城、沙门岛一带抄掠殆尽”。
永乐七年正月,“倭寇犯东海千户所,退依鹰游山”。
永乐八年,“倭寇攻破大金、定海二千户所,福州罗源等县,杀伤军民,劫掠人口及军器粮储……遂乘势攻围平海卫城池。指挥王儁督战,百户缪真等战死。自辰至戌,贼始退散” 。
永乐十一年正月,“倭贼三千余人寇昌国卫爵溪千户所,攻城。城上矢石击之,贼死伤者众,遂退走至楚门千户所。备倭指挥佥事周荣率兵追之,贼被杀及溺死者无算”。
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四, “倭贼入旅顺口,尽收天妃娘娘殿宝物,杀伤二万余人,掳掠一百五十余人,尽焚登州战舰而归”。
永乐十四年五月,直隶金山卫奏:“有倭船三十余艘,倭寇约三千余在海往来。”六月,登州卫奏:“有贼船三十三艘泊靖海卫杨村岛。”
上一篇:菜心怎么做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