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悔教夫婿觅封侯”是一种什么心态?
丈夫,夫婿,女子“悔教夫婿觅封侯”是一种什么心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青春年少的闺妇,离开夫婿的日子是难熬的,《闺怨》已经把妇人的心境恰到好处的描画出来,即离了丈夫才知离别之苦难熬,后悔让夫婿出外建功立业了!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闺怨》诗中的一句名言名句,表达了留在深闺的女子对外出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深深地思念之情与独守空房的怨悔之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古往今来,金榜题名、封侯拜相成为个人乃至整个家庭与整个社会的不懈追求。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功名利禄,人们承载了太多太多,失去了太多太多。中国人就这样一代一代追求,一代一代生活,沉迷在欲望的苦海中,亘古未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妇女得到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也解放了。对于人生与生活的看法也取得了新的认识,人生苦短,几十年眨眼就过。健康平安,快乐生活,事业家庭两不误,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享受生活,享受亲情,团团圆圆,平凡地生活,莫负一世好春光才是人生的真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的旋流中,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还开创了以女性心理探讨世界的先河。他的《闺怨》成为闻名遐迩的名篇\"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意思是说,在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中,女子为人妇,只能寄望夫婿封王升候,才能封妻荫子,达到夫贵妻荣的目的。这样以来,男人们又特别辛苦,长久难与自己团聚,说不定还是白忙活一场,所以有悔教夫婿觅封候之说。据说《闺怨》问世后,竟有数十人效法王昌龄,以女性特有的柔软身段和细密心思探询世上许多厌凉世态,有问婚姻的,有问官运的,还有表达某种见解的,很是热闹了一阵。其中以朱庆余的《闺意》和王建的《新嫁娘》最为有名。朱诗称\"昨夜洞房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原来朱曾向王昌龄递交了几篇诗稿作为选官的依据,请求王昌龄的推荐。王以诗歌形式作答,最后推荐了朱庆余。王建的《新嫁娘》成功地刻画和自比一位新娘子,\"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画面的弦外之音是,我这么谨小慎微、周到细緻,推荐官吏时,可别把我漏了。据说王建很顺利地达到了目的。不管怎样,王昌龄最成功的是边塞诗歌,以女性身份写诗并获得巨大成功,仅是一种副产品的丰收。
咸阳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拿现在来说,很多女人想要自己老公有上进心,让他们做生意,或者赚大钱,于是老公天天忙于应酬,每天喝醉酒,十一二点到家,女人独守空房,又埋怨他们没时间陪她们,
很多事本身就是矛盾,你想要他多时间陪你,就不可能让他们赚大钱,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唐代闺怨诗多是这种,一方面想要他们建功立业,封侯拜相,光耀门楣,一方面又要他们像寻常家那样,朝夕陪伴,
如果老公朝夕陪伴,他们又埋怨老公窝囊,不会像别人家老公那样赚大钱,只会围着老婆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