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你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
物质,意识,唯物主义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你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但意识不能决定物质。当我们的认识并没有真正掌握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得到了错误的认识,并以其为依据制定政策,必定达不到目的,而且造成重大损失的话,这就是意识不能决定物质的证据了。
辩证唯物主义是从物质世界中总结提炼的,反过来辩证唯物主义又指导人们改造物质世界。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人类社会领域,就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在人类社会历史活动中总结提炼的,并用于指导人类社会新的历史活动。中国共产党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以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人民一天比一天幸福。
综上所述,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但意识不能决定物质。基于以上认识,我大体上是个唯物主义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量子技术动摇了人类的世界观!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人类的现实世界出现了哲学这一学科,自此开始一场关于有神论与无神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主次关系的战争就开始打响!无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从上台后都要表明自己的信奉立场,然而,无论这些操刀者如何变更,都逃不过一个世界性的终极命题:物质与意识究竟谁决定谁?
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论战,至今仍旧在继续,直至量子技术的出现,才让人恍然觉悟!原来这个世界中既不存在唯物,也不存在唯心,我们之所以会人为去纠结其中,是因为最开始那个智慧的操刀者将物质与意识故意割裂开来!并潜移默化的认为会有谁决定谁的关系,有先进与落后的层次!实际上我们都被蒙蔽了双眼。
直至量子科技打破了人类的短视,我们才最终明白,物质与意识不过只是一体,从来就没有谁决定过谁。用量子来解释一切都会明了,物质与意识都是能量,区别就在于他们振动的频率不一致,低频振动的能量会以物质的形态显示,高频振动的能量人的视力会无法看见,这种能量本身就具备意识的属性,还记得物理学上的双缝实验所证明的波粒二象性吗?人的意识作为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左右物质与意识的变化形态(波即意识能量,粒即物质能量,二者是一体,只是形态不一样)。
如果你还不明白,我们可以举个更加通俗的例子,例如液态的水,遇冷振动频率变低则会成为固态的冰,遇热振动频率变高则会变成蒸汽,本质上他们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形态不一致。同理,物质与意识也是一个整体,同是能量,两者从来就没有分裂过,这种能量振动的不同频率决定了它是物质还是意识。我们人类一直纠结的唯物与唯心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根本就没存在过。量子技术让我们的世界观更加通透而接近真实!
欢迎关注自媒体【读闻世界】,更多所读所闻的未解之谜,人文见解等你来分享。总有一篇富有建设性的新主张能够令你醒目。后期还有更加精彩的预言性科幻小说,用故事来告诉你宇宙的终极意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唯物的,物质决定人的意识,有什么样的物质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如果一个人缺泛了物质基础,所想所要说的都是空想理论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意识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是存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存在。
西方传统的哲学都建立在本体论的基础上,所谓本体论是超越意识的假设,也就是认识世界与社会的本源。因此,传统的哲学又称为先验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又分为主观经验论与客观经验论。从柏拉图到黑格尔,所承袭的是客观经验论;从笛卡尔、贝克莱、休谟、康德、谢林到叔本华、尼采等,所承袭的是主观经验论;这其中,笛卡尔与康德的哲学,摇摆于主观经验与客观反映之间,因此在哲学史上被称为二元论哲学。
哲学上的唯心论的先验论与唯物论的反映论,就是来源于此。
唯物论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以机械唯物论占主导地位。这集中表现在法国的百科全书派的代表狄德罗、卢梭、伏尔泰、拉.美特利等人的学说中;到了十九世纪,机械唯物论则集中表现为拉普拉斯决定论,就是认为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果律决定的。受因果律支配,一切自然法则都能由对应的微分方程的解得到合理的说明;而社会则是宿命的,社会法则是人类命运的合乎逻辑的产物。可以说,爱因斯坦就是拉普拉斯决定论的最坚定的继承者。
黑格尔正是抓住了法国机械唯物论哲学的弱点,在自己的哲学中对唯物论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法国机械唯物论的弱点在哪里呢?就在于对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否定,也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否定。
存在决定意识,并不是说意识就是物质的生理机能。应该承认的是,意识作为人的大脑的物质结构,对物质具有能动性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在于意识不是被动地反映存在,而是能动地反映存在,所以能通过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去探寻并发现规律的存在,这种探寻使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不断深化;因此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就深化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辩证关系。
从马克思开始,西方哲学兴起了反形而上学浪潮。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没有先验的哲学本体论,只有唯物论的反映论与辩证的方法论。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其他流派,无论是逻辑实证论还是存在主义,都是反形而上学的。逻辑实证论根本否认存在与意识是哲学问题,认为存在与意识是逻辑无法证明的假问题,因此属于形而上学的问题,应该彻底摈弃;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所谓的本质不过是人后天的主观选择,选择是行动而不是概念,因此存在主义用选择取代了先验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
上一篇:假设北上广一线城市房价3万元左右,三四线城市5千元左右,你还希望收房产税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