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传京东进军网约车市场,滴滴还能坐稳网约车第一把交椅吗?你怎么看?
京东,都是,也是传京东进军网约车市场,滴滴还能坐稳网约车第一把交椅吗?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原本,滴滴是当之无愧的网约车市场一哥。直到空姐事件和乐清女孩事件之后,滴滴开始放缓不断扩张的步伐。然而,竞争市场从来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滴滴开始后退的同时,其他网约车公司则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最新消息是,传京东子公司新增网约车业务,准备进军网约车市场。
根据工商资料显示,京东集团下属的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此前经营范围为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等,在8月29日更新了经营范围,新增加“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等业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京东网约车是竞争不过滴滴的,京东虽然很厉害,但是也只是在物流和甸沙关领域很厉害,而物流和电商领域,京东都是赶上了好的机会,而现在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很成熟稳定了,进入网约车市场只会让让自己遭受更大的损失。
滴滴在网约车市场有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大约是90%以上,而其他的网约车玩家比如易到等都是占据着很少的市场份额,都是不如滴滴的体量大。
滴滴在经历了网约车大战之后,合适快的,优步,完成了网约车市场的统一,成为最大的玩家,背后的运营数据和运营的经验都是很大的,而京东对于网约车来说没有相关的运营牌照,也没有相关的运营经验。没有运营的牌照,是不允许运营的,而运营的经验也不是很容易得到的,都是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获取。
另外美团也是要进入网约车市场的,而且已经在几个城市成功上线了,也是依靠高额的补贴司机和用户进行抢占市场份额,在这些城市也是花费了巨额的资金,而且未来也会进入到更多的城市的,新的一波网约车大战也会在不久到来。
美团目前没有在更多的城市开展网约车业务,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城市没有得到相应的网约车牌照,没有牌照运营会对美团造成巨大的影响,另外美团也是受到自己资金的限制,美团在外卖,酒店等领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而且本身是没有盈利的。京东进入网约车,是不可能打过滴滴的,而且未来的不久,网约车又是一场大战,如果京东依靠强大的补贴进行抢占市场份额,短期之内还是得到一些市场份额,但是我觉得京东是撑不起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8月29日,京东子公司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新增的业务包括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公共汽车客运服务。
据悉,从企查查数据得知,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是20万亿元,实缴资本是2千万元。于2009 年06 月16 日成立。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雱,其为刘强东的助理。此前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货物专用运输等。
在网约车乱象、京东饱受舆论风波的当下,有媒体向京东方面了解情况,不过得到的回复是“不予置评”。不过这个消息就像一剂兴奋剂,布局网约车不仅给“刘先生已经回到中国正常开展工作”做好了最详细的解答;另一方面,也让整个灰暗的网约车,有了新气象。
但这并不是京东第一次布局网约车。早在去年,京东就曾投资了印尼共享出行平台Go-Jek。而这家公司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了东南亚的一只独角兽。
截至目前,Go-Jek已经完成了17亿美元融资,而且提供包括打车、上门按摩、预订活动门票、汽车保养以及包裹快递等18种服务。而Go-Jek的背后投资方不仅有京东,还包括谷歌、KKR、腾讯。
所以,京东的网约车服务在国外试水后,开展国内业务早有预谋?
京东扩张忙
电商做起了网约车,这一步是跨的有点大,但从卖3C起家到后续拓展至的图书、服装、生鲜品类,以及随之而来的时尚、金融、物流等业务,京东扩张的脚步可从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当年京东打破单纯的3C业务,当当的李国庆是这么回忆的:
我对东仔(刘强东)说,“你做你的3C,我做我的图书音像,陈年做他的服装,我们一起打淘宝马云的土豪”。东仔说好……但是2010年当当网上市,东仔一边在微博上恭喜我一边杀进了图书市场,京东的图书一折起,满200减100。就这样打掉了我六个点的毛利。财报出来之后当当的股价一泻千里。图书市场一共三四百亿的市场,3C市场几千亿的市场,他还来跟我们抢地盘。
字里行间都是埋怨,后来李国庆说:“每次京东要融资前,我就会出来说京东的钱要烧完了,快不行了。”所以即便刘强东总能逢凶化吉,在最后关头拿到钱,估值都会被压得很惨。“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俩都有错,但是是他先动手的。”
让李国庆无法接受的,却是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竞争,细分赛道的划分相对严格但却很容易互相蚕食,巨头就要有巨头该有的样子,争相抢夺的领域一样都不能放过。在跟阿里抢食的服饰时尚领域,京东就下本颇丰,就在今天,刚刚回国的刘强东还春风满面的出席了和如意控股的签约仪式。
有人说当年闹出西红柿门,京东立马出了生鲜产品;后来一次次大事小情的公关,奶茶妹妹又似乎都是挡板;美国事件之后网约车的事儿跟上的那么快,是不是套路又有谁知道呢。而且网约车这个事儿,车还是那些车,司机还是那批司机,坏人也一直都是坏人,换个平台,约束力和管制能力当时能提高几成?个把月后还能剩下几成?
网约车的世界里,需要新的洗牌人
回首过去,资本加流量,网约车的模式容易复制。在这个偌大的市场下,无数的玩家在觊觎滴滴的“霸主”地位:
王兴的那句“打车,美团是一定要做成的”让美团激进地开展了网约车业务。今年3月21日,在南京进行试运营后,美团打车强势登陆上海,开通出租车和快车服务。然而两只超级独角兽之间的烧钱战争并不能持久,发展逐渐令外界开始质疑。
另一边2014年成立、主营出租车和顺风车的嘀嗒,也用补贴模式迅速打开了市场,但同样会面临美团补贴之后的窘境;还有高德叫车、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携程……
无数的企业砸下了一堆钱,疯了都想上马路。
直到让许多人心寒的滴滴事件爆出,才给整个喧嚣气燥的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交通运输部决定,自9月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负责人表示,要认真开展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联合专项检查,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整改落实,更好促进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保障公众出行安全。
上一篇:如何看待有人说A股给了股民每天的痛苦与伤心,还不知何时是尽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