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中华民族又被称作是“华夏”民族?
华夏,民族,炎帝为什么中华民族又被称作是“华夏”民族?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曰若稽古。太初之人文历史为初始。
徐整《三五历纪》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三皇者,首为天皇氏,项峻《始学篇》曰:“天地立,有天皇十三头,号曰天灵,治万八千岁”。《盘古王表》记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中为地皇氏,《始学篇》曰:“地皇十一头,治八千岁”。《帝系谱》曰:“地皇治一万八千岁,以火德王”。
季为人皇氏,《始学篇》曰:“人皇九头,兄弟各三百岁,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各居其一方,因是而区别,荣氏曰:人皇兄弟九人,生于刑马山,身九色。”《补史记·三皇本纪》曰:“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 九州即为天下九州。
太古之人文历史,至有巢氏而一变。
有巢氏,《始学篇》曰:上古皆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皇甫谧以为有巢在女娲之后。《遁甲开山图》曰:石楼山在琅琊,昔有巢氏治此山南。
再后燧人氏,《尚书大传》曰:燧人为燧皇,以火纪官。《礼含文嘉》曰: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遂天之意,故为燧人。
远古之人文历史,至太昊伏羲氏而一变。
太昊伏羲氏,《易》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礼含文嘉》曰: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以鸟兽文章,地应以龟书,伏羲乃则象作易。
次有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社稷正神帝女娲氏。《淮南子》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猛兽食精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方极,鳌,苍天神,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精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后有神农氏,《易》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楺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耜鉏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蓏实”。
上古之人文历史,至轩辕黄帝而一变。
孔子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开创周代者,齐有太公之余化,鲁有周公之余化,太公为开国建国之大贤,周公圣人有上三代治国之学,故鲁犹存周公之法制,齐由桓公之霸,为从简尚功之治,太公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能至鲁,鲁一变则至于道。三圣所尊皆上古之王道。此王道非后世帝王之王道,而是“先王有至德要道”之孝道,即是中华民族特有之文明精神。而孔子当时所称先王之道,则是指夏商周三代及五帝时之王道。上古五帝之一虞舜以孝闻,而天下荐焉,帝尧嫁女而禅位于天下。《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也是在讲“至德要道”。
故可知黄帝时代所尊之至德要道,当上溯至太昊伏羲氏、帝女娲氏之远古时代。《列子》中所载“黄帝梦游华胥国”,实言黄帝所尊之道也。此可与“孔子梦周公”参看。
《山海经》曰:“华胥履大迹生伏羲”。司马贞《补史记》曰:太暤包牺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有圣德。
圣王之制,施德行礼。故可知上古所尊之“华”,实指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伏羲氏之母华胥氏。非“华章之美”之华也。此乃先王至德要道。
至夏禹氏上古人文历史而一变。
至尧舜禹时代,中国洪水泛滥,《尚书》载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孟子》载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可见当时之情状。禹受命治水,平定水患。《史记》称其“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过其门而不入;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卒使洪水安于其流,人民安居乐业,因而被拥戴为中原之共主。而后禹又征伐苗乱,会诸侯于涂山,并定生民之居处以安其民,《史记》称“徙众居民,乃定万国”。其子夏启因禹之功绩阴荫,遂获共主之继承。于是夏朝立。
《释名》曰“宽假万物,使生长也。”曰夏。先秦典籍中所载录“夏”而冠以“诸”称“诸夏”或“夏”皆为怀大禹之功德也。一如大汉因文治武功而称强天下,今日之国人自称汉族,汉人,汉字之说焉。
孔子说:“禹,吾无间然矣。”意思是对大禹,除了赞美之外,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地方。《太史公自序》曰“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亦为追怀大禹功德。
上古之人文历史,至周初又一变。至春秋时代,天生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而又有一大变。于是“华夏”之说兴焉。
《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至此,“华夏一体”、“诸夏一体”的观念,深入人心,遂成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不可分裂的大民族观念、国家观念、人文观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人都知道,在古时我们的民族也叫“华夏”民族,这个称呼是对当时中国的中原地区各各族群的总称,因此我们中国人也称为“华夏儿女”或者“华夏子孙”。但要说起这个称呼的由来,很少有人去了解,但作为真正的“华夏儿女”,怎么能不知道我们称呼的起源呢?但论起这个称呼的起源问题,在学术界各位学者都各抒己见。总的归纳来说,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华夏”是根据民族文化的高低来决定的。民族文化统一较高的民族中,一般称为“华”,但在周礼地区便称为“夏”,故总成为“华夏”,也就是我们的中国。当时除了华夏,民族文化程度较低的民族,就被称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的规模逐渐扩大,逐渐的将所有民族不分文化高低都纳入了我们华夏民族的范畴之中。便成了我们今天的华夏民族。
第二种说法认为,“华”有花的意思在内。在古时我国的中原地区民族文化的标志是玫瑰花,后期在燕山的山脚下,我们与以龙图腾为民族标志的民族,一起共同形成了我们当时中华民族最为主要的部分。“夏”则指的是我们的历史上第一位王超,夏朝的祖先。时代更替,春秋时期,我国便将两字连用,才有了“华夏”的说法。
上一篇:小米手机爆炸,导致1岁女孩三度烧伤,手机爆炸厂商该如何赔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