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称,未来不仅可以设置生育基金鼓励生育, 还要对丁克征税,你怎么看?
现在,问题,孩子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称,未来不仅可以设置生育基金鼓励生育, 还要对丁克征税,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8月14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8月14日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文章称,未来中国将面临人口断崖式下滑,提高生育率应该成为中国新时期的任务。文章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
8月16日,该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在全网引起热议。搜狐国富智库就“生育基金”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胡继晔。他认为,未来不仅可以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未来的社会抚养税。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二胎忧思录(超短剧):夜来凉风起,天河渺渺月如水,我欲生二胎,边行边与老公语。岂知和善汉子作狮吼,劈头问妻子:“你在说呓语”? 夫:“房价这么高,二房银子在哪里?一家四口住斗室,你嫌挤不挤”? 妻:啊(语塞)…… 夫: “教育重头戏,义务教育花钱少,课外补习唬死你!你我铁肩挑两头,牛样身体担不起”! 妻(拍肚子)与其让你将来苦,不如现在不生你。 夫(笑):还没有嘛,咋说这样话? 夫妻相拥笑:二胎事情暂搁起! 妻(娇嗔):干脆来个继承嘛,光荣任务传亮子(儿子),咱俩现在多挣钱,助他将来生俩胖小子……‘哈哈",夫妻大笑……月华如水……(剧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授们,满脑子都是计划经济的思维,无论是生育基金还是所谓的丁克税,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计划生育,只不过以前是罚款不让生,现在是罚款让你生。
或许他们还知道自己是教授、专家,所以还没有露骨地直接提建议:国企员工不生二胎不得提拔,考公务员的年轻人必须签二胎承诺书才能参加考试,生二胎才能拿到博士学位证书等等。
是否生育孩子,生育几个孩子,都是年轻人的私事,旁人没有权力干涉,这是基本的权利,需要得到保障,我们绝不能再回到计划生育的老路上去。
教授们肯定说,生育基金或者对丁克征税运用的是财税手段,不算干涉年轻人私事。诚然,抚育2个孩子的家庭,必然会比独生子女家庭或者丁克家庭负担要重一些,但也不能将多子女家庭的重担,分摊到另外的家庭身上去。丁克家庭或者独生子女家庭,人家照样正常交个税,照常交消费税、增值税,已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家做了贡献,为什么还要多收一笔生育基金或者多交一笔税呢?税收的公平性如何体现?
更何况,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的消费增速已经跌到了1992年以来的新低,降税减费已经是大势所趋,现在专家教授们应该多想想怎么为大家减负,而不是继续加码。
如果实在是想为多生育的家庭提供帮助,何不直接增加对他们的补贴,为他们多设置房产税(未来必然会推出)、个税方面的抵扣,这本应当是国家财政应当做的事情,为什么一提到出钱,就想到要在老百姓身上薅羊毛呢?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不符合实际,谁多想成家,但因为现在社会太现实,经济和个人身体状况无人愿嫁无人愿取的人群,本来就很可怜你再向他们征税,从正义和良心多说不过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生育问题,重点应在鼓励,而非惩罚。必须清楚,年轻人“恐生”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生不起”,而是“养不起”,在“生”和“不生”之间,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是偏向于“生”,而非“不生”。但是,生下二胎以后,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谁来帮助解决。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打开年轻人“恐生”心结的关键。如房子问题、看病问题、上学问题、就业问题等,如果不考虑这些现实问题,而单凭自己的感觉,并对不愿生二胎,甚至一胎的人收费收税,只会让年轻人更“恐生”,更觉得权力的可怕和政策的无序。
事实也是,从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到鼓励生二胎,也就短短的几年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政策出现180度大转弯,对年轻人来说,本身就有一个适应过程,有一个思想转变过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循循善诱,而非步步相逼。更何况,政策转变的这个阶段,正是房价快速上涨、看病和上学都面临诸多矛盾,绝大多数年轻人只能望房怯步,无力购买,面对好学校、好医院只能看着邻居老王家的孩子享受或满足的阶段,让他们立即改变生育思维,选择生二胎,甚至三胎,不只是为难他们,更是伤害他们。
生还是不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用政策鼓励年轻人生育,但决不能用“武力”惩罚不生二胎甚至不生育的年轻人。丁克家庭确实会在未来增加社会资源的配置负担,但是,也会减少现在对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占用,这是相互的,而不是绝对的,需要客观看待、理性分析,而不是只看到其问题。所以有一部分年轻人想当丁克族,除了观念之外,与“养孩子”负担沉重的事实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也不无关系。
如果真的要鼓励年轻人生育,除了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之外,创造有利于生二胎的良好环境更为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