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恒星核聚变到了铁打止了,那么宇宙中的重金属元素是怎么产生的?
恒星,重元素,元素恒星核聚变到了铁打止了,那么宇宙中的重金属元素是怎么产生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
本回答由一枚游戏科幻迷原创,感谢点赞关注,我们一起科幻想象、畅游宇宙!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宇宙中一切元素,除了氢元素是宇宙最元初的元素外,其他元素都是来源于恒星活动。最初,宇宙中只有氢元素,大量氢元素聚集成恒星,恒星内部进行热核反应。至于能创造什么元素,这与恒星质量有关。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当前,内部不断发生核聚变,在无比强大的压力和无比高的温度下,两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亏损的质量以光子形式释放,这就是阳光的来源。当氢元素耗尽后,由于内部极高温度和压力,氦原子会聚变成氧原子,碳原子,氮原子等其他原子,越到太阳内部,原子质量越大。但是,太阳由于受到本身质量限制,它的压力最多能让聚变生成铁,最终,太阳会变成一颗白矮星。如果恒星质量大于太阳1.44倍,也可以像太阳那样逐级聚变成铁元素。但由于质量大,压力也大,,恒星内核受到的压力无比想象的大,以至于连核外电子都被压进原子核,与质子湮灭成为中子,这样,最后得到的就是一颗中子星。我们夜晚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天狼星,就是一颗中子星。如果恒星质量大于太阳2.4倍,这颗恒星最后阶段,会由于超级压力与辐射力的严重失衡导致恒星爆炸,这就是超新星爆发,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巨大压力就会让不同元素间合并成其他更重的元素,这就产生了原子量大于铁的元素,像金银铜等重元素都是在超新星爆发中产生的,让后这些元素再通过其他途径聚集到行星上。如果恒星质量更大,那最后就形成黑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阳系周围的恒星质子变化是多种元素组成的磁场反应。但是恒星本身就是有能量的热星⭐。到铁这也是最终质子核变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来一个不同的声音吧,供大家一起探讨。其实宇宙中的所有元素在大爆炸时就全部形成了。这里边有一个元素宇宙丰度的问题。
元素起源理论是在元素宇宙丰度的测定、现代核结构理论和宇宙起源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恒星内可以形成氦元素,到铁元素停止,再接着超新星内可以形成重元素然后通过爆炸释放出来。
宇宙氦元素丰度带来的疑惑。在各种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说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氦,重元素也是这样。如果说所有重元素来自超新星爆发。那么意味着稳定的恒星系统内行星上的重型元素都来自于星系外了?例如地球。再深一步探讨那是不是意味着第一代恒星系统内没有重元素存在?因为没有超新星爆发阿。
元素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宇宙初始时高温高压高密度高动能连最基本的粒子也无法产生。但随着宇宙的扩张,温度随之降低,当温度降至1010K的时候,电子、中子和质子出现。又过了2秒钟,温度的降低粒子动能的降低,原初的粒子开始发生聚变反应,形成了原子核,这就是最初的元素的形成过程。温度差不多降为109K时,氢和氦原子核就形成了。它们为其他新元素的形成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氢和氦在不断的聚变反应中,成为碳、氧等等其他元素。3分钟过后,现在宇宙的基本元素就都形成了,当然不稳定的除外,这也就搭建起了宇宙的雏形,造就了它最基本的框架。
所以,重元素的产生不单单是来自于超新星的爆炸,而在宇宙诞生之初所有的元素就都已经形成了。这就解释了元素丰度的问题。
个人观点大家一起探讨哈 勿喷勿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铁元素聚变是吸收太多能量,所以恒星内核的温度能量骤降,无法维持聚变。而失去聚变辐射压,重力占据上风,内核也就向内猛烈收缩。如果内核质量超过1.6倍太阳,则压缩为中子星,如果内核质量超过3.2倍,则中子也无法抵御重力的收缩,以光速向质量中心坍缩而去,形成黑洞。
不论是中子星,还是黑洞,恒星内核压缩的那一瞬间,反作用力将部分内核物质抛出,伴随猛烈的爆炸,超铁物质散布到宇宙空间,也因为产生时间短暂,所以宇宙中金银铂等质子数更高的金属元素相对较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重元素主要依靠新星和超新星事件来合成。
恒星核合成
恒星形成之后,就开始在其高热高密度的核心当中将轻元素聚合为重元素,并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这个过程被称为恒星核合成。此类聚合过程会产生许多较轻的元素,其包括铁和镍(镍才是具有最高绑定能的元素,以前引用的资料可能有误,见下面的资料引用),当较小的恒星衰老抛射其外壳并转变为白矮星时,这些元素被喷射到太空(星际空间)中。铁、镍之前的元素应该是恒星核合成最丰富的元素。
上一篇:人工智能培训哪个平台教得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