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恒星核聚变到了铁打止了,那么宇宙中的重金属元素是怎么产生的?
恒星,重元素,元素恒星核聚变到了铁打止了,那么宇宙中的重金属元素是怎么产生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难道是上帝创造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题目所言,铁是恒星热核聚变所能够合成的最重元素,这当然是对于大质量恒星而言。像太阳这种质量的恒星,当生命终结时,只能从氢到氦,再聚变到碳为止,最终的碳核不会继续聚变。但更大质量的恒星在氢氦燃烧殆尽时,还可以继续燃烧碳核,产生更重的元素钠,镁等,一直到铁元素。
而铁的原子核的集合能是最大的,所以恒星聚变到铁的阶段,就不可能继续燃烧了。这时就不再有核聚变反应的张力来对抗恒星巨大的引力,大质量恒星中心的铁核就开始加速坍缩,剧烈的坍缩出现后,恒星外层的物质也会向内坠落,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超新星爆发。恒星的外壳会在超新星爆发中被抛射向宇宙,而中心的内核会以中子星或者黑洞的形式存在。
超新星大爆炸的极端高温高压状态,就会合成出被铁更重的元素,例如黄金等重金属元素,从而抛向太空,这些超新星的各种抛射物可能成为新一代恒星系的原料,形成新的恒星系统就像我们现在的太阳,地球以及生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人类已知宇宙中有118种元素,元素的种类是以原子核中质子数为标准来确定的,原子核从1个质子,到118个质子,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列成118种元素。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列第26位。也就是说,在铁元素之后,还有92种元素。
恒星核聚变的条件
何谓核聚变?核聚变就是在高温或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通过融合变成相对更重的原子核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会损失一部分质量,这些质量严格遵循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转换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
现代宇宙天文学常识告诉我们,宇宙大爆炸初期,最早形成的元素只有氢和氦,还有极微量的锂,锂以后的115种元素都是没有的。宇宙大爆炸10亿年左右,原始星云才凝聚形成了恒星,从此恒星成为可见宇宙的主要组成,占总质量90%以上。
由于恒星巨大质量形成的高温高压,在核心部分会激发核聚变。由于宇宙元素主要是氢和氦,即便到现在宇宙已经有了118种元素,氢和氦在宇宙中的丰度依然占99%左右,其中氢的质量占有75%(体积占90%左右),因此所有的恒星核心核聚变都是从氢开始,逐步发展到更重元素。而氢核聚变是所有恒星维持主序星阶段的主要动力。
主序星阶段是恒星最稳定时期,占恒星总寿命的90%时间;恒星其余寿命时间发生在形成阶段和氢核聚变结束后的演化晚期,这段时间是恒星不稳定的快速变化阶段。
核聚变的条件要求很高,越重的原子核,聚变要求的温度和压力越高。恒星巨大的引力向心压力,相对降低了核聚变的温度要求,一般来说,恒星氢核聚变所需温度需要1000万K,氦核聚变温度需要2亿K,碳核聚变温度需要8亿K,氧核聚变小15亿K,硅核聚变需要35亿K。
质量越大的恒星,核心引力压力越大,温度越高,核聚变就越激烈,氢燃烧得就越快,这样寿命就越短。质量越小的恒星,核聚变就越温和缓慢,因此寿命就越长。
太阳核聚变最多生成碳,大质量恒星最后生成铁
太阳核心温度只有1500万K,压力达到3000亿个地球大气压。这种温度压力只能进行氢核聚变,每四个氢核聚变成一个氦核,在这个聚变过程会亏损约0.7%的质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转换公式,释放出相应的能量。太阳核聚变每秒钟转化氢核6亿吨,融合出5.958亿吨的氦,有420万吨质量转化为3.78*10^26J(焦耳)的能量。
太阳的这些能量一方面产生巨大辐射压,抵消了引力的坍缩压力,让太阳一直维持着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以电磁辐射的方式,将能量传递到太阳表面,并源源不断地释放到太空,地球承接到其中22亿分之一。
太阳的主序星阶段可以维持100~110亿年。现在太阳年龄约46亿岁,寿命还有54~64亿年。太阳核心的氢烧完了,太阳大限就到了,进入衰老期,这个阶段很短,只有约1~5亿年左右。
这时的太阳会变得很不稳定,核心氢烧完,只剩下一个氦核,氦核聚变的温度和压力要求更高,太阳核心温度压力达不到氦核聚变要求,核聚变就熄灭了。没有了核聚变巨大辐射压抵消外围巨大引力压,恒星就会向内坍缩,这样就会导致核心压力和温度急剧增高,就点燃了氦核聚变。
氦核聚变的巨大辐射张力,让恒星外壳膨胀,太阳就会渐渐变成一个红巨星,半径增加到现在的250~300倍,而且外围物质不断飘散到太空,质量越来越小。
这样的过程不断发生,就依次点燃了一路向上的重核聚变。但像太阳这样质量的恒星,最终的压力和温度只能将核聚变升级到碳,就再也没有能力升级了,最终太阳外围物质散尽,核心只留下一个小小的碳球,这个碳球体积只有约地球大小,质量却有太阳一半,这就是致密的白矮星,密度可达1~10吨/cm^3。
如果宇宙只有太阳这样质量的恒星,元素就只能到碳了。碳核只有6个质子,在元素周期表里排列在第6位,如果恒星核聚变都像太阳这样,到碳结束,后面还有112个元素就没有了。
好在宇宙中还有10%左右更大的恒星,现在已知宇宙中最大质量恒星约为太阳的200多倍。恒星质量只要超过太阳8倍,核心压力和温度就可以让核聚变一路升级,一直到铁结束。
这以后,质量再大的恒星,核心核反应也只能达到铁为止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铁56原子核的稳定性最高。
原子核中将质子中子束缚在一起的力叫强力,中子呈中性,质子带有正电,这样质子与质子之间就同性相斥,具有相互排斥的电磁作用力。在四大基本力中,强力比电磁作用力大100倍。但强力属于短程力,作用范围只有10^-15m(米),而电磁作用力是长程力,理论上作用距离无限长。
这样,这两种力就会在核子里产生一些相互制衡的微妙关系。质子排斥力虽然很大,但在原子核范围内,还是受到强力支配,被紧紧束缚在一起。这其中,中子也起到了稳定作用。一般当原子序数较小时,质子数量不多,原子核半径小,强力就起到了主导作用。
原子核强力会随着原子序数的叠加,也就是从氢元素1个质子开始,随着原子核质子数的增加,强作用力会越来越大,原子核也就更稳定;但随着原子核半径越来越大,质子的电磁作用力(排斥力)也会不断叠加。当原子核的质子数到达一个阈值,距离核心较远的质子排斥力就有可能超过强力,这样这个原子核就变得不稳定了。
上一篇:人工智能培训哪个平台教得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