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同治帝的具体死因是什么?
同治,天花,皇帝同治帝的具体死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者:史遇春
权力,是最考验人性,也是最暴露人性的东西。
宫廷之中,为了权力,骨肉相残的历史记载,可以说,比比皆是。
宫廷之中,大多数情况下,所有的事情,均涉及国家体统、江山颜面,都是秘不外宣的。故而,很多时候,很多宫廷之事,一时之间,是难以厘清真相的。正因为如此,只要宫廷有事,风吹草动之间闪现的光影,人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其与权力联系起来,然后,猜测、想象、善意地杜撰、恶意地编造,各种消息、流言、传说便纷至沓来……
这样的结果,使得宫廷史事愈发让人觉得神秘、愈发让人好奇、愈发让人难辨真伪、愈发让人想一知究竟。
关于宫廷秘事,不说别的朝代,就清朝而言,光是重大的死亡事件,就令人眼花缭乱。
比如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帝究竟是出家了,还是死了?
比如说,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是自然死亡,还是被仇家杀死了?
比如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是因天花而死,还是中了花柳毒而死?
比如说,慈安皇太后(钮祜禄氏)是病死,还是被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下了毒手而死?
比如说,慈禧皇太后死在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帝亡故后的次日,慈禧太后有没有对光绪帝做什么手脚?
举完以上的例子,忽然发现,上面的例子中,一共有六个人,其中五个人的死因成谜;最最不可思议的是,五个人中,有三个人的死,其死因直接指向了同一个人,也就是:
关于同治帝、慈安皇太后、光绪帝三人的死因,在各种资料记载中,大都或明或晦地指向了慈禧太后一人。
不知道,这是慈禧太后的狠毒?还是人们对慈禧太后的怨毒?
历史的是非真假,且留给历史爱好者慢慢探究吧。
这里,就从清穆宗同治帝的死因谈起,笑说一段清人笔记中的宫廷事件。
在讲说之前,先拉杂说几句闲话。
第一,关于同治帝的死因,说得最多的,就是中了花柳毒。花柳毒,即便是对普通人而言,都是很需要隐晦、非常丢脸的。对于皇室而言,这是事关国体、影响江山社稷的大事,如果皇帝中了花柳毒,那真是国家的颜面扫地、社稷的尊严尽失。所以,很多资料记载中,都说同治帝的死因,是清廷用出天花来搪塞,以天花掩盖花柳毒的真实。
第二,无论同治帝是死于出天花,还是死于花柳毒,最主要的矛头,都指向同一个人,那就是慈禧皇太后。关于这一点,又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同治帝的确死于出天花。记载者认为,他天花都已经出完了,却因为慈禧太后虐待他的皇后(即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导致他气愤中天花复变,病情恶化而死;
第二种说法是,同治帝死于花柳毒。记载者认为,如果按照花柳毒来治,他或有生的契机,但是,慈禧太后嫌丢脸,硬是要御医按照出天花来治花柳毒,最后,药不对症,结果是死路一条。
关于第二种说法,说的人多,看的人多,猜想,大概信的人也就多了。
关于第一种说法,即使说了,很多人也不会相信。
那么,这里就来说第一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记载较为详细的资料,可参见清人恽毓鼎[yùn yù dǐng]的文字。
既然说到恽毓鼎,那就先简单介绍一下其人。
恽毓鼎(公元1862年~公元1917年),字薇孙,一字澄斋,河北大兴人,祖籍江苏常州;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讲,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提调,文渊阁校理,咸安宫总裁,侍读学士,国史馆总纂,宪政研究所总办等职,担任晚清宫廷史官达十九年之久;著有《恽毓鼎澄斋日记》,起于公元1882年,迄于公元1917年,计120万字,是几十年工作与生活的全面记录,也是研究清末人物的一份宝贵资料。
恽毓鼎在其所撰的《崇陵传信录》中,对同治帝的死,记了一笔。
同治帝的死因,按照恽毓鼎的记载来说,其实,他就是罹患痘疹(出天花)而亡。
外界对同治帝的死因,议论纷纷,大都指向花柳毒所致。
恽毓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话说,农历甲戌年(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四日,同治帝的痘疹已经结痂。
结痂,预示着痘疹已经度过了危险期,患者生存的希望,已经大大增加。
同治帝的痘疹结痂之后,按照当时宫中的旧例,是要答谢痘神娘娘的。
原本,宫廷就重礼仪,加之事关皇帝的死生,相关礼仪,就更加严肃隆重。
同治帝痘疹结痂之后,答谢痘神娘娘的宫廷仪式中,有幡盖、有香烛、有花卉、还有鼓乐,并以规范的仪式,将痘神娘娘恭送至大清门之外。
大清门,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共22年。),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以南为贵,故有“国门”之尊。明朝时称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写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曾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平常日子不得开启。
当日,太医院判李德立进入宫内,为同治帝把脉。把脉的结果,向外通报,皇帝已经全然大安。
因为李德立上报皇帝大安,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还许诺,要进行厚赏。
可是,到了当天夜半时分,宫内又忽然传出谕旨,紧急催促李德立进宫诊疗。
李德立接到谕旨,大惊失色,踉跄来至乾清宫。
据述,现场的情况是,同治帝气色大变,而且,痘疮溃破塌陷,散发出的气味非常难闻。
载记前说,当日诊断已结痂,大约半日光景,痘疹就溃烂塌陷,而且气味难闻。这于常理,似大为不通。不知医学上可有此种临床症状?
李德立一看,比听到谕旨召进宫内时更加吃惊。
同治帝病情恶化,李德立明白,这下,谁都没有回天之力了。
就李德立多年来的行医经验看,他自己都没办法解释,究竟为什么会病情反复,并出现这种状况。
没多久,就传出了同治帝驾崩(死于十二月初五酉刻)的消息。
关于同治帝的死,据说,后来,渐渐有消息从宫内流传出来。
风闻,同治帝的死,和孝哲毅皇后有关。
孝哲毅皇后(公元1854年~公元1875年),是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后因册封皇后而抬旗,入满洲镶黄旗;大学士阿鲁特·赛尚阿孙女、清文宗咸丰帝顾命八大臣郑亲王爱新觉罗·端华外孙女、三等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姑表外甥女、恭肃皇贵妃(同治帝妃嫔)侄女;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二月初三日选秀女时,指立为皇后,九月十四日,以惇亲王奕誴为正使、贝勒奕劻为副使,册立为皇后;九月十五日子刻,入宫合卺;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皇帝宾天,同年十二月,清德宗光绪帝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尊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二月二十日寅时,崩于储秀宫,年二十二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