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同治帝的具体死因是什么?
同治,天花,皇帝同治帝的具体死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难以讲明的谜团
中医学家表明,天花与梅毒的病症是有显著的区别的。天花患者患病之初,发病很急,一般都伴有发烧、脉搏加快等症状;而梅毒不会发烧。脉案记载,同治皇帝起初连续发烧7天,咽喉干痛、胸闷、头晕、四肢无力,这都是天花的症状。而梅毒不会有这些全身性的明显症状,表面上看也许像个健康人。并且天花发病带有季节性,有严格的发病时期,一般在冬春发生,同治在阴历十月末生病,十二月初死正好是冬季。从同治皇帝身上的皮疹形状来看,也与天花病症相合。那么,为什么患上天花会导致同治皇帝的死亡呢?
那是因为,同治在天花的中后期不幸患上了感冒并发症。从同治卧床到去世的37天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治因患感冒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的全过程。
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下午,太医李德立和庄守和被紧急传召“请脉”,诊断结果是不太严重。经过几天的吃药治疗,第八天,李德立和庄守和对发病以来的病情和治疗作了总结性的诊断结果,认为病情有所好转。第九天之后,同治的病情发生逆转,因为这一天他突然间“微感风寒”,患了感冒,“咳嗽鼻塞,心虚不寐;浸浆皮皱,似有停浆不靥之势”。使本来已经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天花期间最怕的就是感冒,感冒引发的并发症,有可能使患者处于生命危险的境地。因为感冒给痘毒以机会趁虚而入,从而使病菌破坏各个器官和神经系统,借助溃烂的痘盘迅速蔓延生长,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以致病入膏肓。从这以后,同治皇帝的病情每况愈下,直至死亡。
从脉案中,我们可以肯定同治皇帝患的是天花而不是梅毒,但遗憾的是,我们还不能排除脉案是御医为了掩饰同治帝的真实病情而故意伪造的可能性。至于那位自称是李德立后代所说的内幕,也为我们展现了同治皇帝猝死的另一个可供参考的原因。看来,同治皇帝真正的死因,还有待后人的进一步探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同治皇帝亲政不过两年便死掉了,这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一直以来,老百姓们对于皇家的生活就充满了想象与构造,同治皇帝的死,也给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因此民间出现了同治皇帝死的多种版本。然而最终真相是什么,请听日航君为您解答。
一、坊间传闻:得梅毒而死
在民间传说中,同治皇帝因为感情生活被慈禧所束缚,左右不是,难以做主,心中抑郁难以排解,因此有逛妓院的爱好,不久后染上梅毒,因此身死,这种说法是从宫中的一个老御医的后人的嘴中传出来的。
传说中,同治皇帝经常乔装打扮成老百姓微服私访,甚至有人传言说多次在八大胡同中看到过同治皇帝出没。不久之后,便传出了同治皇帝病重的消息,因此人们推断同治皇帝是在八大胡同中染了梅毒。
而后多种文学作品中也采用了这种说法,在这些文学作品的渲染之下,同治皇帝得梅毒而死的传闻更是得到进一步传播,以至于后来人们多认为同治皇帝是得梅毒而死的。然而这种说法仅仅是个传闻,毫无依据,检视大内档案,也没有给同治皇帝开治疗梅毒的药的记录,我们能见到的是治疗天花病的药的记录,因此同治皇帝的真正死因应该是得了天花病。
被传闻的梅毒而死的同治皇帝
二、真实情况:得天花而死
天花病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是一种绝症,然而在当时,基本上可以算是得了就死的病。以康熙为例,康熙之所以能当上天子,原因之一是他得过天花又自然痊愈,让人觉得他身强体壮,不会半路驾崩,因此选了康熙做天子。而同治得的,正是天花病。
同治得天花病,本来是有治愈希望的,最差也就是得了一脸麻子,有碍“龙颜”。但是因为他在治疗期间受到重大刺激,因此发生了“痘内陷”的病变,抢救无效而死。
这一点在《翁同龢日记》和溥仪的回忆录中可见,那么,同治受到了什么刺激才会导致他的病情突变的?
康熙也曾经得过天花
三、重大刺激:慈禧
当同治在养病时,他的皇后去探望他。在探望时,皇后向他哭诉自己又受到了慈禧的欺负。同治安慰她说总有一天会熬出头的。本来是夫妻间的悄悄话,结果却被慈禧的耳目所听到了,他们报告给了慈禧。
听到此事的慈禧怒气冲冲,急忙赶了过来,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抬手就打,并且叫内廷准备棍棒。同治皇帝目睹了这一幕后,心力交瘁,直接晕了过去,不久后同治皇帝因此大变而病情加重,最终死去。
慈禧将同治皇帝昏迷的原因全部怪到了皇后的身上,下令关押皇后并且不给她饭吃,过了一段时间,皇后被活活饿死,同治皇帝小两口直接或间接地死在了慈禧的手上。
狠辣的慈禧导致了同治皇帝最后的身死
四、总结
综上,同治皇帝应该是得了天花再加上慈禧太后给他的刺激双重因素下而病死的。如此窝囊的死法,也是令人感叹。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历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