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就不停的给孩子报兴趣班,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孩子,兴趣,家长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就不停的给孩子报兴趣班,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说我吧,从小喜欢画画,没有老师教,就模仿连环画上的画,特别羡慕对着照片就能把人画的特别像的人。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愿望也没实现。这也罢了,可上学时做作业或练习总会不自觉地随手画上几个小人儿,注意力不集中,结果书没读好,画也没画好。
所以我觉得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报一两个兴趣班,特别是艺术类,益智类的还是可行的,但是不要让其成为孩子的负担,有趣变无趣,起跑线画的再早也没有用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觉得孩子还是要顺其自然更好,生活中细心观察她到底对什么真正感兴趣的在给报培训班,不然跟风报一堆,孩子压力大,而且不感兴趣的肯定学的不精,不光浪费金钱和精力,也就给孩子留下很累的阴影,以至于感兴趣的也不会表露出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说得很正确,但是,如果强制性的给孩子报一些辅导班,孩子的压力会很大,如果这些辅导班孩子不喜欢,没有兴趣,那么这些辅导班就会成为累赘,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增反而还会下降,孩子的内心也会产生厌学的现象。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孩子喜欢不喜欢,不要适得其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输起跑不怕,就怕不能长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停的报兴趣班折射出家长的两种心理:1是攀比心理,人家的孩子学了的我们一个都不能落下,不能比别人差;2是焦虑心理,别人都学了,我们不学就会落后。课后作业也是同理,现在几乎所有的兴趣班本着教学效果考虑,都会有课后作业,你报的班越多当然作业就越多,这个其实在报班之初就能预料到的,家长之所以抱怨,其实也是迫于现状的一种焦虑,内心也不愿意报这么多班,但是迫于现实,其实也是一种对现实无奈的吐槽。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心理?其实根本的原因就是迷茫,当下大部分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显得特别迷茫,有一种劲不知道往哪里使得挫败感,最终的就是随大流,别人怎么样我们就要怎么样,也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学的东西是否适合孩子,这样就会造成家长做选择很焦虑,孩子学起来也很焦虑,最终两败俱伤。生活中就见过有的家长给孩子一周安排了8个兴趣班,每天不是在上学,就是在上学的路上,孩子长期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中,苦不堪言,家长因为要不停的辅导或是监督这样那样的作业,占据了大量的私人时间,也会越发焦躁,一个个练就了河东狮吼的本领,其实折射的都是一种现实的无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看法:兴趣——是因为有所喜欢才会产生兴趣,才会在某一件事情上走的更远,像我们所熟知的很多名人都是因为有兴趣才会走的更远,如果一个孩子对某件事情没有兴趣,那你就算让孩子报了兴趣班,那也只是比不会的人懂一点而已。
首先我觉得如果非要给孩子报班,那就给孩子报一个他喜欢的,哪怕这个“兴趣专业”对孩子当下的发展没有太多辅助作用。好多人不是都说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嘛,有了兴趣,那孩子就会很认真的去学习,为了兴趣孩子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增加自己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孩子也会在兴趣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其次呢就是因为环境因素导致家长不得不去为孩子报“兴趣班”,因为现在无论升学考试,还是在学校课堂,当你多了一门技能后,各个方面资源都会为你打开一条小路,让你走的更顺畅一些,在这种前提下,很多家长只能为孩子报考所谓的“兴趣班”,只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
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挺不容易的,有点像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所表现的一样了,孩子从一出生就充满了竞争,各种压力扑面而来,很多大人都承受不了压力,更何况孩子呢。而且现在临近中高考,各种网红蹭高考热度,什么考场周围几公里停工、全城公交、出租为考生服务,只为让考生能专心考试之类的,这对于有压力的考生来说不是帮助,我更觉得是试压。
上一篇:如何预防肩袖损伤和肩袖撕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