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和孩子沟通该怎样控制自己的脾气?
孩子,情绪,自己的和孩子沟通该怎样控制自己的脾气?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看一些国外家庭教育的视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I love you, but no.” 翻译过来就是,我爱你,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的行为。
但是我们中国父母经常做的事情是:“I love you, so yes.”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爱你,所以我接纳你的情绪,所以我接受你的行为。反过来就不行了。
文章开头那个站在校门口对着孩子开骂的妈妈,就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 你的行为错了,所以你的情绪也是错的!
正确的做法,可以这样说:
“宝贝,我看到你哭得很难过,你可能是感到委屈吧”
或者“妈妈上学的时候也遇到过和同学的矛盾,挺难过的”
或者“你肯定正在伤心呢,这样的事情确实让人不开心!”
......等等
所有这些话,都是在谈感受、在接纳情绪。
第二,永远给孩子提供多种选择
重要的不是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而是让孩子同时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也就是,括号提供解决问题的选项。这跟前面所说的愤怒选择轮提供有情绪的时候,用来舒缓情绪的选项是一样的原理。
方法1. 把抽象的感受和情绪变成具体的:可视化原则
情绪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情绪的到来和离去也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根本表达不清自己什么时候有情绪,什么时候又没有了,孩子更表达不清楚。
在跟孩子一起面对抽象概念时,特别好的方法是可视化。情绪也是这样。
市面上一些很经典的跟情绪管理有关的绘本都是类似的思路,例如菲菲生气了、情绪小怪兽等等。他们用一团大火焰或者是各种颜色的小怪兽来,让孩子明白情绪有不同的分类。情绪也在动态变化。
正面管教当中特别经典的一个演示活动叫“掌中大脑”,解释了情绪来临时大脑是如何工作的,同时,形象的把发脾气时的大脑比喻成“大脑盖子打开了”。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经常用这个比喻跟他沟通。有时候他发完脾气,我问他“你的大脑盖子关好了吗?”他每次的答复都不一样,有的时候是告诉我关上一半了,有的时候用手比划着还剩一个小缝,还有的时候告诉我盖子找不到了,意思就是很在生气。
方法2. 把“不可以做XXX”变成“可以XXX”: 提供可选方案
提供选择也有很多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比如,我们可以花时间跟孩子讨论。“你觉得你大脑盖子打开的时候,都有些什么办法能让它慢慢关上呢?”
大一点的孩子能够理解自己就会说出一些方法,小一点的孩子可能get不到,父母可以先做一下示范,跟他说,“妈妈觉得自己大脑盖子打开的时候从一数到10、或者去看一会儿喜欢的书,盖子就慢慢关上了,你呢?”
再比如,在学校跟同学有冲突打架,在处理好了感受,接纳孩子情绪之后,还有一步必做的功课是:坐下来跟孩子聊一聊。
“你觉得,以后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情,都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处理呢?”
或者“除了跟他动手打架,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
或者“你觉得这些方法里面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
或者“这些方法都会有什么影响呢?”
......等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示范尤其重要。
而父母在情绪管理能力上对孩子的影响,更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孩子通常都是这样学习到关于情绪应该如何面对的:
我的父母有情绪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对待自己
我有情绪的时候,父母是怎么对待我的
跟孩子聊聊感受、谈谈情绪,是几乎一切家庭教育的起点,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谈了感受,聊完情绪虽然问题并不会迎刃而解,但会让孩子情绪缓和下来,也因此有了理智思考的能力。
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在这个过程中心态平和了,再接下去,才有可能一起解决问题、一起面对困难、我们希望传递给孩子们的引导和影响,才有用武之地。
我是孙丽,家庭教育行业从业者,欢迎关注我@家庭教育孙丽
如有关于这个主题您有想法或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
和孩子沟通时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回答: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与情感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情感的畅通。“沟”是彼此间存在的距离,如何才能跨越鸿沟让彼此达成一致呢?必须首先建立起情感与信息交流的通道。
在亲子关系中,无处不在的便是情感,最为纠缠的也是情感。管教与对抗、惩罚与反叛,在爱与恨之间冲撞翻腾。确实,我们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当孩子不听话,学习不上心的时候,无名之火有时候真的想压都压不下去。因为,失控感所带来的挫败感,会引发我们的愤怒——我们不想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但事实却是无计可施。
你的情绪来得并非莫名其妙,只不过透过这个情绪的背后,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控制的最终结果必然导致失控,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将“他控”,转变为孩子的自控。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参与感。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激发孩子自主的学习动机。而燃起孩子的兴趣,并且培育好孩子的积极性,离不开家长的耐心与积极的关注。
1、科学的肯定
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是他社会生活的环境,家庭是身心获取能量的港湾,社会性的肯定是孩子建立自信的外部因素,而来自父母的肯定则是推动孩子积极自主的根本动力。家长一定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多肯定孩子在学业方面以及兴趣爱好方面积极的、好的地方。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负性评价。
在家长积极的关注下,孩子也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积极动力。
2、教会孩子合理安排时间计划
家长可以教孩子制订计划,根据任务的“重要”与“紧急”的关系,安排好完成的前后顺序。当然,任务要合理,让孩子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对任务的掌控感,并且完成任务后一定给予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样能够让孩子有对家长对自己都有信心。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通常集中注意力学习15~20分钟后,可以稍作休息,玩十分钟。随着学龄的增加,再逐渐增加学习的时间。
3、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和奖惩规则
让孩子自己制定目标的好处是,孩子会更有参与感,而且当他们完成任务时,他们会更有成就感。
可以从一两个切实的小目标开始,不管孩子制定什么目标,尊重并协助他执行达到目标,从而一点点的燃起孩子对达成目标的信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