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宋朝重文轻武,元朝重武轻文,为何宋朝却比元朝多延续了221年?
元朝,宋朝,蒙古宋朝重文轻武,元朝重武轻文,为何宋朝却比元朝多延续了221年?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题目想要表达的疑问,是重文轻武更加有利于维系王朝统治吗?
尽管中国古代漫长的朝代更迭兴衰,给大家呈现的,好像一直都是打打杀杀不断,但其实,一个朝代的稳定和持久,并不是单纯由对文和武的侧重而决定的。
有书君和大家一起,来分别探讨一下宋朝和元朝的情况。
宋朝的重文轻武,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比较出名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宋朝统一中原之前,整个国家都是军阀混战的局面,短命王朝到处都是,而且往往都是因为武将军官掌权太大。
所以,宋太祖建立宋朝并且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必然得考虑削弱武将的势力,避免再出现内乱。
毕竟,他自己也是“黄袍加身”而当上皇帝的,所以不得不防。
于是乎,宋朝的军力,的确是受了很大的影响,在后来对抗辽、西夏和金的时候,军队战斗力完全挡不住,最终只能屈辱求和,落下个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是,维持统治,从来就不能只看军事和武力。可以在马上打天下,但却不能在马上治天下。
而宋朝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宋朝的经济和市井生活,绝对是中国古代最完美的一个阶段。商品经济非常发达,普通人的生活,在唐宋时代是最舒服的,甚至在宋朝,我国最早出现了纸币,这是绝对领先西方的呀。
经济发展,民生稳定,这才是维持统治更加基础的条件。
而元朝呢?有书君也要为它翻案,其实元朝的统治者们,更加明白不能在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因此必须要学会汉族的一套东西,才更有利于维持稳定,元代最初的几位皇帝,也都很看重这些。
所以,说元朝重武轻文,是不够严谨的。元朝之所以很快就灭亡,其实恰恰是因为他们在武力方面倾注了太多。
从成吉思汗,一直到忽必烈,元朝祖孙三代都在疯狂征伐,他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广阔的帝国,可是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经营。
再加上到了元代后期,蒙古族对于汉族的民族政策也越来越严苛,由此导致的民族矛盾越来越大,这才促使元朝走向崩溃。
从宋朝和元朝的对比当中,有书君认为,文治和武治,缺了哪个都不行,太过偏于一方也不行,只有保持两者的平衡,一个国家的统治才能长久下去。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北宋存在了167年,于1127年被金朝所灭。南宋存在了152年,于1279年被元朝所灭。元朝建于1279年,亡于1368年,先后存在了89年,从时间上面来看,宋朝比元朝多存在了230年,不是221年。
至于宋朝为什么存在的时间比元朝多呢?
因为宋朝内部是有活力且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只是不断遇到外敌。宋朝时期,我们国家的工商业经济是最发达的,不仅有商品经济,还有海外贸易,泉州港曾经是全世界最为繁华的港口。宋朝虽然不立田制,但是宋朝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土地兼并,因而宋朝的老百姓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
元朝时期,因为上层的蒙古统治者知道如何打天下,却不知道如何坐天下,因而在建立元朝后,采取的仍然是在马背上的思维,大多数皇帝不会说汉语,也不懂中原的生活方式,因而导致了元朝仅仅存在了89年就灭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重文轻武或重武轻文与国祚长短无多大关系,为什么金汉化前看着厉害的不行,汉化之后百年左右就灭亡了? ———分割线——— ① 因为本身对元朝的事件及历史不太了解,所以这个回答只从问题中的“宋朝重文轻武”这方面,通过对宋朝战绩的叙述来说明“轻武”这方面的正确与否,从而表达重文轻武对国家并不是最重要的。 ②宋朝重文不假,但轻武这方面只能说是国人对宋朝的一个长期偏见。宋朝的武功、对外战争的次数及战绩,均可看出宋朝并非轻武之国。 ③ 开国时期,太祖以后周版图为基础,对南方出兵,局势稍稳后又攻打北汉,力图完成国家的统一,“斧声烛影”后给赵二留下了一支百战成钢的无敌军队。赵二继大统后先征北汉,又胁破太原之威北伐,剑指燕云十六州,虽最终失败,但客观来说,这次北伐是赵二心急加上战略出错才会失败,本想以破城的兵威顺势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没考虑疲兵战斗力的下降,只想着趁辽国增援到来前攻破幽州,但没想到彻底封死幽州后遇到的拼死相搏。就是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在宋辽双方第一次主力大兵团作战的“高粱河之战”中,宋军面对辽军猛攻,阵型不破,战力未有大损,而此时宋辽双方已经到了极限,如若不是赵二面对耶律休哥临阵脱逃,或许赵二真的可以一鼓作气,收回燕云十六州,功绩超过他哥,但历史不能重演,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在种种有利又不利的条件下惜败。而赵二的第二次北伐——“雍熙北伐”,则是更接近成功的一次失败,三十万军队三路征辽,精锐尽出,国运之战,可以说在开战的前一个多月,北宋的既定目标都达到了,开战前四十五天,燕云山后九州已得五洲,而耶律休哥则被压在幽州城中不敢出来,只要燕云山后宋军正常发挥,夺取九州,与正面作战的宋军汇合开始大兵团作战,北伐必然成功,辉煌的胜利就在眼前,然而正面的主将曹彬失误,被劫了粮道,随后又出现一系列错误,如撤退后又回头,回头再撤退时无阵型章法导致大败,使得宋军在正面战场对耶律休哥的压制没有了,山后山前局势同时突然转变,雍熙北伐也就这样失败。 ④在这两次北伐之后,宋朝在之后的战争中也并未有明显处于劣势,赵二的儿子宋真宗也曾戎马军中,也是赵二之后十五年,汉人皇帝首次出现在沙场,辽国皇帝与大宋皇帝对垒,最终在双方互有妥协的情况下签订澶渊之盟,成就百年和平。后还有仁宗时的鬼面狄青,他麾下的西军作战神勇,直至南宋时仍有人怀念。神宗时五路伐夏,几乎置西夏于死地,但又是汉人将军内部出了岔子,导致西征失败,神宗郁郁而终,变法随即终止。而到了徽钦二帝时,虽然出现了“靖康之变”,但要清楚认识的是,靖康之变并不是因为宋军一打就爆,而是真的是因为皇帝软弱无能,懦弱,自己把自己送到敌营,当时虽然金军攻到开封,但是勤王令下达后,全国军队汇集后,怂的并不是宋军,相反,前来勤王的种师道的军队敢正面对着金军扎营,而金军却不敢挑战,金军的攻城战役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总共有两次攻城,都是两次失败的有损失的攻城,宋朝真正强大的军队、战斗力,靖康之变前后那段时间,金军并没真正见识过。所以才会有赵构南渡之后那几年,宋军战力飞涨的假象,黄河南北民兵捣乱,南边中兴四将出现,金兀术在西南吃瘪……南宋初期对金完全是不虚的,甚至于在南宋中后期国力下降时,仍常发动大大小小的北伐……而之后在蒙古的攻势下屹立不倒,还干死蒙古一个大汗则证明南宋并不是人尽可欺的软蛋。 ⑤同时说明一下,人们对宋朝产生重文轻武的这种观念,一方面是教科书,一方面是宋朝对武将的政策,各种人不停的拿宋和汉唐明相比,说宋对外战争就是渣,这是一种关公战秦琼的说法。 ⑥ 汉唐时期看着对外战争胜率高,那是因为面对的敌人都是一些部落性质的“国家”,如汉之匈奴唐之突厥,在国家性质与运作上,封建的国家自然要胜过部落,而在同一政体下,汉人的国家对外胜率并不高,唐中期之后对外战争胜率下降,一方面是国势衰微,一方面是敌国自身的政体改变,实力上升。明朝则是因为打蒙古起家,而蒙古又灭了宋,所以人们同样吹明踩宋。但如果真要对比下,宋朝的对外战争完全不输汉唐明,甚至可说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当时东亚第一强国(辽)时,逼的辽国出全力,几乎胜利。强国轮换为金时,攻势不减,一度可以北伐收复故都,不过是因自己人阻挠而被迫停止。面对世界强国(蒙古)时,不仅独自抵挡时间最长,还击毙其大汗,如果把汉唐和宋调个个儿,指不定汉唐更差。 ⑨End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