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康熙和雍正两朝都没能平定西北,为何乾隆皇帝最后做到了?
准噶尔,噶尔,蒙古康熙和雍正两朝都没能平定西北,为何乾隆皇帝最后做到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康熙皇帝面对噶尔丹的巨大威胁决定御驾亲征:1690年清军在乌兰布通和噶尔丹的军队对峙——准噶尔军队“以万驼缚足卧地”组成“驼城”,“士卒于垛隙发射矢铳”;而清军则“以火器为前列,遥攻中垒,声震天地”。噶尔丹被迫主动转移撤离,八月初四清军将领福全在追击过程中误中噶尔丹缓兵之计,噶尔丹率千余兵力逃出后以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为基地恢复生机。1696年二月康熙再次御驾亲征,到了这年五月清军将领费扬古在昭莫多(今蒙古乌兰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败噶尔丹,歼灭其主力,噶尔丹仅率数十骑逃遁。正当噶尔丹被清军一再重创之时他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起兵反叛,控制了北到额尔齐斯河上游、东到乌布苏湖的整个地区,从背后形成了对噶尔丹根据地科布多的包围。此时的噶尔丹已陷于两大强敌的夹击之中,在此形势之下他试图集中兵力先打败清军,再回师收拾策妄阿拉布坦,于是在1695年噶尔丹再度进兵喀尔喀。这时喀尔喀各部已归附清朝,于是康熙再次御驾亲征,这时的噶尔丹已只有3万人马,最终不敌康熙的20万大军,连噶尔丹的大妃阿奴也在此战中战死。策妄阿拉布坦趁机夺取了噶尔丹控制下的哈密,彻底切断了他的归路。在经历一年的逃亡生涯后噶尔丹于1697年3月13日在阿尔泰的阿察阿穆塔台服毒自杀。次年9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将噶尔丹的尸体献给清朝以示臣服。
噶尔丹的死亡并不意味着准噶尔部的平定——尽管准噶尔部的新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向清朝表示了臣服,但这更多的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事实上策妄阿拉布坦仍延续着噶尔丹时代的对外扩张政策: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派遣自己的弟弟弟策凌敦多布西征,迫使哈萨克向准噶尔臣服。在康熙五十四年、五十八年他两次击败入侵的沙俄军队。随着实力的提升策妄阿拉布坦不愿再臣服于清朝: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他派兵袭击哈密北境五寨,两年后他又派遣台吉大策凌敦多布率6000军从伊犁河谷出发,经过和田,攻占拉萨,杀拉藏汗,在卫藏建立统治。1718年清军由川入藏,被准噶尔击败。1720年清军再次出兵入藏,这次清军成功驱逐了准噶尔军队,至此清王朝在西藏建立起自己的统治。随后清军向位于准噶尔本土的乌鲁木齐乘胜进击,但旋即因康熙皇帝驾崩而撤回。1723年策妄阿拉布坦支持和硕特部右翼首领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叛乱,清军在年羹尧、岳钟琪率领下平定了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但在乘胜攻打准噶尔本土是损兵折将。1725年雍正皇帝同策妄阿拉布坦议和——双方划分了边界并商定互相贸易。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尔丹策零继位。雍正趁机发军进攻准噶尔,结果大败,清军退出科布多。1735年雍正和准噶尔帝国签订和约:规定两国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清,以西属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儿子噶尔丹策零统治时期(1698年~1745年)是准噶尔汗国的鼎盛阶段——管辖包括今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西伯利亚南部以及中亚地区的哈萨克以及乌兹别克等广大地区,人口达到五百余万,拥有三十万大军,数次击败清朝军队,使哈萨克及乌兹别克等中亚王国成为向其领土的组成部分。
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汗国爆发内战,此后国势急转直下,一时间原本已臣服于准噶尔的哈萨克举兵反抗,东部的清军虎视眈眈,而沙俄也在这一时期加紧向准噶尔的土地渗透,国力衰颓的准噶尔不得不在各方势力之间夹缝求生。乾隆十九年(1754年)准噶尔汗国发生内乱,乾隆打算趁机对其用兵。也许是因为雍正年间的惨败给清王朝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历史教训,以致于当乾隆就征讨准噶尔汗国之事征询群臣意见时满朝文武多持否定态度。就在清廷上下议论纷纷之际时任户部尚书兼军机处大臣的富察·傅恒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并自请办理此役,早就下定决心开打的乾隆立刻开始准备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攻克伊犁并成功俘获准噶尔大汗绰罗斯·达瓦齐,至此同清朝康、雍、乾三代持续对立的准噶尔汗国终于被平定。此后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孙阿睦尔撒纳一度举兵叛乱,但于1757年被清军平定,至此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
上一篇:如何才能打造奶油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