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武汉很多老字号小吃如今的味道不如以前惊艳?
武汉,通城,牛肉为什么武汉很多老字号小吃如今的味道不如以前惊艳?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比如蔡林记、谈炎记福庆和等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大环境来说,随着建国后公私合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迅速崛起,身居内陆的武汉渐渐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即使如刘道玉在武大少有的大刀阔斧改革,武汉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一度跌出全国城市十强榜单,很多餐饮名店承受不了改革的阵痛,城市的大变迁背景,以及新时代人们口味的挑剔,纷纷陷入倒闭狂潮,口味远逊当年,被人所诟病。
从具体老字号的衰退来说,
1.鄂派:蔡林记
打从蔡林记将蔡家人驱逐出去,不再姓蔡,蔡林记就开始了自己的变革,而老蔡林记也就烟消云散了。
一、先从芝麻酱说起,为了赶养生潮流,蔡林记引领了一波流,否定原先的黄芝麻酱,引导诸多商家选择了全部或部分的黑芝麻做芝麻酱,黑呼呼一塌糊涂,全无美感,让人恶心!更不用说,某些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芝麻酱里兑上花生酱。加花生酱是为了降低成本,商家可能加上号的花生酱吗?花生如果不好,黄曲霉素就很可能超标,而黄曲霉素却是致癌的!
二、面里面碱的比例,为了健康,减盐加碱没问题。可是,商家(不一定是蔡林记)有的面碱加得烧心,那又是什么鬼?
三、正宗热干面用的是水代法麻油,香气中正平和持久。但是,现在市面上的麻油有有几家是醇麻油?多半是麻油加色拉油,甚至勾兑了麻油精。这是热干面拌起来香气四溢,吃起来却香气全无的原因!
四、热干面之所以为热干面,玫瑰香萝卜丁是画龙点睛之笔。现在都变成了白萝卜丁,外加大气的酸豆角,有几家用胡萝卜丁?自制的且无,多半是厂家生产的袋装货,能好吃?
2湘派:福庆和
福庆和是武汉牛肉粉的鼻祖。
1921年,先后于长沙、武汉挑担子修理雨伞木屐、借住关帝庙同乡刘五爷家的沈少(也有写作绍)忠、沈宪阶兄弟看到黄陂人挑着米粉担子卖粉生意不错,随效仿之,花了二十块大洋搞了个米粉担子,走街串巷卖粉。
1931年,以沈宪阶为经理的福庆和粉面馆在六渡桥下首817号开张,木制楼房,朱漆雕花,很是气派。米粉与面条花色多样,有牛肉、卤汁、三鲜、冬菇、墨鱼、虾仁、蟹黄等,其中以物美价廉的牛肉、卤汁最受欢迎。
1958年,全国上下推动公私合营,“福庆和”和武汉大多数老字号一样,被纳入武汉市饮食管理处。作家池莉对福庆和很是情迷,看她在《水与火的缠绵》中写的就口水直流:“福庆和米粉馆,大汤碗,洁白的米粉,大片的牛肉,金色的红油覆盖着热腾腾的原汤。大家都说从没有吃过这么香的牛肉米粉,福庆和万岁。”
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庆和转型不成功,进入衰退期。1995年,迁往新址的“福庆和”再也经营不下去,被六渡桥百货公司收购转行,黯然落幕。
3粤派:冠生园
冠生园创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最初是冼冠生在汉口开设的小作坊,在江汉路117号,经营糕点和面食。后来,经营酒席,以粤菜粤点名,其爆虾仁广受好评,颗粒大,白如玉,色香味俱全。建国后,“三烤两包”(烤叉烧、烤鹅、烤乳猪、豆沙包、叉烧包)和“鸡丝烩蛇羹”最具特色。
90年代,由于经营不善,冠生园多年来连续亏损,资不抵债。2001年,负债更高达一亿元,而资产却只有不到4000万元。当时,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他们选定了武汉添地集团来进行改制。随后,陷入改制“黑洞”。如今,冠生园再生,可早已经不是往日的冠生园了。
4老通城豆皮
因毛爷爷两次探访老通城豆皮,豆皮成了仅次于热干面的湖北味道。
80年代末,最鼎盛时期,老通城酒楼是武汉第一大酒楼,其四层楼全面营业,增设空中花园,一度有上千人同时就餐的盛景。
上世纪90年代初,老通城“强人”张斌因心血管病去世,老通城遭遇重大打击。据《大武汉》杂志采访江岸饮食行办有关负责人的说法:自张斌去世后,从总店到几个分店的管理,就出现了人才匮乏的问题,根本管不过来。同时,不少项目投资失败,导致老通城债务缠身。
其后,因时代变迁、人们口味变化、过江隧道修建等缘故,77年的老通城大楼停业谢客。哪怕数年后再次恢复营业,当年的金字招牌再难回到从前。
后来,老通城酒业收购老通城豆皮,现在吉庆街之小店老通城即为此也。其出品并不稳定,时好时坏,有牛肉、虾仁、三鲜豆片以及糊米酒等。
5津派:德华楼
德华楼,是武汉饮食业的老字号,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汉口三民路66号。1924年,天津人李焕庭在汉口创建“得华楼”,也就是德华楼的前身,主打京津菜肴,名菜由红烧鲍鱼、三丝鸡翅、三鲜海参、溜桂花片、抓炒鱼片等。
建国后,在保持京津名菜、名点的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不少新产品。由特级面点师余东海、特二级面点师王永中开发了“银丝卷”“莲蓉包”“寿桃”等。如今,历经曲折后,拆迁后再建的德华楼仅剩下传统名吃“德华水磨年糕”与德华包子了。
6京津派:春明楼
春明楼,位于汉口胜利街184号,创办于1947年,原名“北京春明楼”,为正宗京津风味酒楼。据记载,刚开张时,面积仅有200平米,楼下有四个火车厢餐室,大半面积是餐厅,可容纳200多名顾客。其顾客多为商业、戏剧、金融、纱厂等老板和客商,故环境舒适、格调高雅,连餐具也不少出自西洋与景德镇。1960年后,历经多次扩建,共三楼,可容纳500多人进餐。一楼为风味小吃与快餐,二楼为装饰豪华可供筵席。其菜点如“雪里藏针”“拔丝山药”“菠萝鳜鱼”“蒜爆肚尖”“兰花鱼卷”颇受顾客青睐。
后来,根据季节,店内还有时令品种,春有八宝稀饭、豆沙包;夏有冷饮品;秋有枣切糕、豌豆黄、爱阿砣;冬有涮羊肉、涮牛肉。其中,涮羊肉更变成春明楼头号招牌,说是比汉口六渡桥的清真馆子东来顺还要好。
1996 年,因国企改制和新餐馆崛起,春明楼日渐败落。据说,当1999 年新任经理杨晓青到任时,春明楼只能依靠门面出租勉强维持,当年精美的太后锅竟一个也找不到了。自此,再无春明楼。
7浙派:五芳斋
地处武汉中山大道713号,1946年由倪锦财创办,起初仅几十平米,以节令食品——汤圆、粽子而闻名遐尔。1983年,由原来两层楼扩建为五层,一楼供应风味小吃,由宁波汤圆、板油豆沙粽、宁式鳝糊、苏式糕团、苏式汤包、三鲜蒸饺等50多个品种,二楼火锅,三楼小炒,四楼酒席,五楼高档喜宴,配有歌厅、舞池。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