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加强自我管理?
自己的,个人,时间如何加强自我管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答题的人当中有一位提到打游戏和学习的冲突。
明知道应该学习了,可是仍然抱着游戏机不愿放开。「到点就开始学习」是强大,「该学习却仍在玩游戏」是脆弱。
假如他之前就明白,自己一旦打游戏了就停不下来,那么他就应该带着书本去图书馆,或者安静的地方学习。索性不让自己有接触游戏机的机会。
想减肥的人,是不是就该把家里的垃圾食品都扔掉。千万不要只是藏起来锁起来,一定要坚决地扔掉,使自己不能再拿到。这样,你才不会夜深人静肚子饿时,失控地往嘴里塞零食。
自律,就是明白你肯定会自律不了,然后通过辅助手段来帮助你自己。当你变软弱的时候,辅助手段可以让你不会堕落,坚守住底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律,需要自律的人一定是吃够了漫无目的的苦。痛苦来自欲望,要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先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宗教信仰的传播首先是自己坚信。为什么如此做是对的?给自己足够去做的理由。明确每一个细节。比如我喜欢健身,健身是为了什么,如何健身,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能带来什么好处。不健身的坏处也要明白清楚,这有助于你在低谷期从不同的认知角度更容易打破沉迷的欲望,最后告诉自己不难,,,,,,再努力一点点,还有该停就停,劳逸结合(弓拉的太紧,弦会断)。即使暂时的休息,因为你目的明确了,心理暗示也有。还是会再战起来。找些对的朋友也可以增加助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我管理,个人的理解是,从小了说,就是管好自己的生活,让生活过的井井有条;拓展开来就是经营好自己。前者可以说管好自己的生活
,后者可以说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相信大多数人都想知道如何做好前者,进而达到后者的目标和境界。
在探索和践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我认为首先应该将其引申在商业流程:找需求→嗅商机→定战略→做品牌→磨产品→建模式→搞营销→拓市场→强管理,以上过程再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自我管理就是最后一环“强管理”
的环节。
自我管理类的话题,细分出许多的分支,比如:精力管理,健康管理,时间管理,知识管理,人脉管理等等,每个分支都有现成的理论和成熟的方法,用好了都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但我要说的是,自我管理的学习和践行并不是赶时髦,需要将成熟的理论二次创新,形成真正适合自己的独特自我管理模式才行。
比如,公司的管理体系,一定是基于公司商业模式和业务运营模式特点而设计才能真正对公司的发展起到帮助。再举个大点的例子,咱们伟大的新中国,并不是照抄照搬马列主义理论而达到今天的成就,而是靠一代代伟人进行艰难的探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中国国情高度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而形成如今中国在各领域的成就。
相信,如今大多数职场人士和创业人士学习自我管理,个人的“商业模式”都已经定型,有技术岗,有销售岗,有自由职业者,每个人的商业模式盈利点都不同,每个人的业务运营模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自我管理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由于并不是专业人士,根据个人探索和践行自我管理的特点,粗略的划分以下几种典型自我管理侧重点:
第一种,固定工资的白领,朝九晚五,管理类或技术类工作
侧重点:
1.战略管理:固定工作为主业,是考虑“多元化”经营而增加planB副业,或主业进取与投资相结合
2.时间管理:单位上班时间内效率最大化,碎片化时间利用
3.精力管理:根据个人战略,优化个人能量分配
4.财务管理:开源节流,财务记账制度与数据分析制度结合,开源与战略结合,节流应用成本控制法和个人后勤采购制度结合。
5.知识管理:信息管理与个人知识输入内化输出制度结合
6.健康管理:运动、饮食、步行工具、体检制度结合
第二种,销售类工作,无固定时间,2B或2C类
1.战略管理:资源生态构建规划,或目标销售技术与目标销售客户群深度开发,或其他方面
2.时间管理:碎片化时间利用,与人脉管理与精力管理结合构建
3.精力管理:根据个人战略,优化个人能量分配
4.财务管理:财务记账,数据分析,与个人战略中客户等级管理结合
5.知识管理:生活、客户信息管理与销售客户数据分析制度结合
6.健康管理:运动、饮食、步行工具、体检制度结合
第三种,自由职业类工作,无固定收入,无固定时间
1.战略管理:根据个人创业结合
2.时间管理:计划管理与项目管理结合
3.精力管理:根据个人战略,优化个人能量分配
4.财务管理:财务记账,数据分析,根据个人创业结合
5.知识管理:信息管理
6.健康管理:运动、饮食、步行工具、体检制度结合
等等其他模式
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人商业模式,不同的个人战略规划,需要不同的自我管理特点。在谈自我管理之前,一定是根据个人商业模式、个人战略规划、个人生活习惯、个人脾气秉性来设计个人整套生活的运营模式。比如,除了固定的职业特点,统一的职业作息时间等固定因素外,平时作息规律如何设计?消费的态度和方式如何设计?运动和锻炼的偏好和强度如何设计?个人财务如何规划?个人生活水平追求是怎样?做事风格?是否喜欢记录信息?等等,所有个性化的特征,应用思维导读不断分解,列出尽可能全面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要素,试图找出所有要素的逻辑关系,从每个逻辑起点开始建立微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信最终有一天,你也可以全面打通适用于自己的“运营管理体系”。
以上的“生活的运营模式”设计过程,本人在实践过程中的原则:
1.复利原则:每个要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比如,早起跑步,跑步过程中收听新闻或有声书。再比如,少开车多步行,促进健康;少吃减肥促进健康,同时节省成本。避免要素间的矛盾。随时间推移,会对个人生活带来巨大改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