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从古至今,你认为谁的书法最好?
书法,草书,王羲之从古至今,你认为谁的书法最好?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也是草书高手。而唐代书法除了唐楷最为有名,而草书方面又出了“颠张狂素”。唐代在草书上有创造性的书家当推盛唐张旭和中唐怀素。张旭草书继二王,上溯张芝而有明显的独创性,其书奔放不羁,纵笔如兔起鹘落,一气贯注,有“急雨骤风”之势。再加上他那至情至性的作为,如杜甫诗所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世称“颠张”,他的草书被称“狂草”,是唐代今草新的表现形式。晚于张旭的怀素,由颜真卿而得张旭草法,他的草书如风,奇幻变化,舒展自如,飘逸自然,用笔有“风趋电疾”之势,世称“狂素”,历史上将两人称为“颠张狂素”。黄庭坚评曰:“此二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肯定了张旭、怀素在草书上的成就。
宋代以行书成就最为突出,出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按下不述。明代近三百年间,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所以,近代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总结说:“有明一代,操觚谈艺者,率皆剽窃摹拟,无何创制。”
明代书法的代表书家有: 董其昌、文徵明、祝允明、唐伯虎、王宠、张瑞图、宋克。而明代出了不少草书高手。明代草书虽然林林总总,善草书者颇多,但真正能称大家的却屈指可数,董其昌、徐渭、黄道周、倪云璐、王铎、傅山(王、傅为明清之际人物,但其书风还应纳入明代)等人不囿古法,创新生变,颇具个人面目,实当大家之称。从这些大家的书作中,我们既感到他们各具特色,独领风骚,又感到他们可以分属几类相同的风格类型。笔者认为,明代草书包含三大流派,即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具有优美淡远审美特征的“董氏书风”,以王铎、徐渭为代表的具有雄强豪放特征的浪漫书风,以张瑞图、黄道周为代表的追求“逸趣”的“奇逸”书风。这三大草书流派,代表着明代书坛特别是明中叶后至清初书坛的主流,力振明初以来书坛衰微的气象。
清代书法,比较注重碑学。草书方面只有王铎,傅山这两位明末清初年代的书法大家,草书最有成就。
民国时期,国民党内四大书家 ,分别指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草书)。可见于右任在草书上最有成就,还有《于右任标准草书》帖出版。那么到解放后,七八十年代新中国出了一位草书大家林散之先生,被誉为“当代草圣”。至今似乎尚无草书高手能称已超越。
书法比较注重传统的继承,因此“是古非今”是历代书法界的的一个“惯例”或共识。但书圣王羲之,历代公认。草圣张芝估计也没异议。怀素,张旭的草书,也是令世人瞩目惊叹。但“当代草圣”林散之,如今仍有受质疑。时代在发展,书法理论,书法文化在不断发展。硬笔书法,也因工具变化而产生。总的来说,我们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向前看,不断发展。丰富书法理论,在正确的理论支持下,努力书法实践和书法创新探索,但不要走火入魔的“丑书”。
艺术是没有顶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既不要迷信,又需要谦卑,更需要努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书法当中,没有这样的排名,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标准和特征。因此如果拿一个时代的标准来进行排名,必然丧失客观性。但就以单个时代审美标准来说,还是可以分个高下的,下面我就从不同时代的审美取向来探讨最为优秀的书法家。
秦朝篆书家当推李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政策,因此篆书就成为了统一的文字,当时篆书中有许多优秀的书法家,如“李斯”、“赵高”。但要说最优秀的我认为当属李斯,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相传李斯接到秦始皇的命令进行统一文字,他的改良方式是在原有的大篆文字上进行删减,再杂以六国文字中的精良部分,最后形成了篆书。第二,李斯是皇帝的代笔,秦朝大量的诏命文书,金石碑刻都是出自他之手。
由此可知,李斯之所以深得秦始皇信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具备卓越的书法水平,很有可能在当时是修养最高深的篆书家。
李斯《峄山碑》
汉代书法多样,隶书和草书出现和盛行
汉代隶书多碑刻及书家多不署名,故若论隶书家最卓越者便无从考据,但这个时期依然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书法家,如“崔瑗”、“杜度”、“师宜官”、“蔡邕”、“张芝”。下面最从这几个人入手,探讨最优秀的书法家。
首先是崔瑗,他书法修养广博,篆、隶、草书皆能,且尤擅隶书和章草。如:
《书断》评其书法:“章草入神,小篆入妙。”
这里要点明的一点就是汉代开始出现隶书和草书,原先的小篆已慢慢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这就是说汉代书法家基本上致力于隶书和草书的创作。而且是致力草书创作,对此汉代赵壹特别写了一篇《非草书》来对这种盛行的现象进行抨击。
说回崔瑗,他不仅开创发扬了一种隶书草写的章草形式,并且后世影响深远,如赵孟頫、宋克等章草都有受其影响。
崔瑗草书
其次是同样为章草大家的杜度,他与崔瑗在历史上合称“崔杜”。这样看来这两人书法修养应该是不分伯仲的,两人只是风格上有所不同,杜度字体瘦,崔瑗笔势快,结字舒朗。
再说师宜官,他的书法作品传世不多,难以比对,但就从卫恒的《四体书势》中可以看到其当时的影响,卫恒说:
“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自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计钱足而灭之。”
卫恒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的书法是当朝第一,但其传世作品不多,第一或许不足以胜任。
接着就是蔡邕,他最擅长的是隶书,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蔡邕创造了飞白这一技法。蔡邕在才情上,无疑是远胜时人的,只是他在书法的修养上还不能够到第一人之称。
最后一位张芝,这位被誉为“草圣”的书法家,在草书上的创造性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张芝的独创性在于将字字分离的草书进行一笔牵连书写,后人称为一笔书。那么这样的创造性应当够得上最优秀的书法家,首先他是汉末的书法家,这样就具备成熟的书法条件,其次是要想有独创性必然是建立在深厚的书法基础上的,因此我认为在汉代当属张芝写的最好。
张芝《冠军帖》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由此前的比较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要岔开时代标准来进行比较,因为你没法将汉代的隶书和秦代的隶书相比,因为那时还没有完备的隶书。此外,你无法拿秦朝的庄严要求隶书的灵动审美。
上一篇:市民称石家庄“三线工资,二线城市,一线房价”,为何媒体报2018有望迈入特大城市?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