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梦与现实如何选择呢?
吴王,佛教,自己的梦与现实如何选择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虚假但幸福的梦境,真是但残酷的现实,哪个比较好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青少年时期,我也与大多数人一样的,有过许多美好的梦想;但正如常言所说,“梦想很美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也只有亲历的人,才能明白的。
我以为,遇到了梦与现实的矛盾,必得冷静面对现实、首先要照顾好现实。
自从二十年前,离开了体制的保护以后,我在外头的世界里、尝尽了种种的辛酸;灰心之下,也曾闭门去读易经与佛、道之书,但愿望也只是一种愿望,总得首先维持好生活,以及应对其他的各项支出。
浪迹期间,我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
劳苦大众的生活,原来是很不容易的,上有负担,下抚子女,应当同情与尊重他们;而就生存能力而言,知识分子未必就及得上他们,岂不闻古人所言,若在乱世,饿死的,先会是一批读书人。
我劝年轻人(富二代、官二代例外),若在体制之内,莫要轻易离去;如不在体制内,只要有了一份安稳的工作,莫嫌工资暂时低些——即使心有壮志,也宜于一步一步地行进,每个脚步都得踏实;尤其是对于自己的种种所遇,少抱怨,多感恩。
看到了“尚可网”的这个题目,觉得有很多话想说,然而一篇小文,字数上是有限的;也不可以写个流水帐的,总得讲点可读性;今约略说之,不是叙事,只算作是一个感想:
【我曾经做过飞翔的梦,后来却住在“吴王庙”里 】
《纪异录》上,载有闺妻思夫,而作寄夫诗:
“梦魂不怕险,飞过大江西。”
大江都可以飞过,可见在梦境中,空间上是无有阻隔的。
黄庭坚诗云,“五更归梦二百里”;
梅尧臣便说,“五更千里梦”;
李白更是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一个比一个飞得快,也不需要什么乘具的;如果乘坐车马才能去,梦里哪里有这份耐心?
在梦里飞翔,就是这么的痛快!
童年之时,我还只敢在一杆杆电线柱的上头飞;后来飞得胆子大了,青年之时,有一次还飞到了月球上。
到月球上去,原也是简单的;记得当时,我双手攀着岩石,身子就那么地一跃,便已发觉身在月球上了。
记得在月球上看太阳,竟然如此之大、如此之红,比站在地球上看,大了三倍还多、红了一倍还多。
问了身旁一个人,我知道他也是一个教师。
“为什么大了这么多、红得这么透,却一点儿也不烫人呢?月球上的微风,竟会是如此的凉爽?”
他的回答,讲到了什么大气层的道理,我似懂非懂,也就不再问了。
我看到了月球上,耸立着一个个石人造像,头一个便是明代的于谦;心里想,还有没有李白、华盛顿呢?这时,便醒过来了。
我飞上月球,仅有这么的一次。
中年以后,志衰力弱,虽然飞还是要飞的,每年也只能尝试两三次了,还只敢在低处飞;有时,也会越过河流、越过高山,但心里头确是怯了,落脚之处,也总在平地与山溪里。
李白还有一首诗说:
“忆昨鸣皋梦里还,
手弄素月清潭间。
觉时枕席非碧山,
侧身西望阻秦关。”
他醒了后才明白,并不身在“碧山”,而是在“枕席”上;若是要去“鸣皋”呢,还有“秦关”阻挡着——我也是一样的叹息。
后来,我又读到了几个故事。
陶侃,也即陶渊明的祖父;他曾经梦见自己飞上了天,还看到了天门共有九道,他走进了八道门,只剩下最后一道门了,刚想走进去,就被守门人打落在地了。
他醒来以后,觉得一只手臂上,还隐隐作痛呢。
他于是想明白了一个道理,一般人是不可以被野心所激动的;如果一心想着登上天堂,那就要先尝尝棍棒的滋味。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也曾经在一次梦里,飞入了天庭;1944年,他由于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在生与死的边界徘徊”了整整三个月,有一天,他做了这样一个梦。
荣格梦见自己飞行在天上;他向地面俯瞰,看见了地球的巨大曲线,还看见了海洋和陆地、笼罩在一片湛蓝色的光影里。
突然,一块巨大的黑色石头从他的身边飘过,幸而未曾撞上。
登上了天庭之后,他走进一个石门,见到了一个皮肤黝黑的印度教徒、正在那里盘足静坐。
荣格仿照他的姿势,也坐了下来。
他体验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在经历了一种“极其痛苦的过程”后,整个“世俗生活的幻觉”,完全与他的自身相脱离,“而这显然是那个印度教徒期待于他的”。
接着,荣格被引到了一间有“许多小壁龛”的寺庙门前;他看见壁龛里的蜡烛正在燃烧着,庙门在火光的照耀下一片通明。
就在荣格正要走入寺庙之时,一种新的预感,突然占据了他的思绪:
他确信将在这里,遇见“在现实世界中所熟悉的一切人”,并且最终发现自己生命中真实的一面;“我将知道我的前生,知道我为什么会来到人世、以及我的生命将归于何处?”(见于《回忆、梦、反思》)
荣格的传记作者布罗娒、在提到这个梦之时,写道:
“显而易见,荣格体验了一个人濒临死亡时的那种心境。不过,他并没有进入寺庙——如果他进入寺庙,其象征意义将是生命的结束。”(《荣格:人与神话》)
被陶侃、荣格的故事、这么一吓,所以,我后来做飞翔的梦,于潜意识里,也就不敢再贴着天堂的边沿飞了,就连月宫也不敢靠近了。
再到后来,我又看了一些释梦的书,知道了学者们对“飞翔之梦”,大概持有以下的几种意见:
一、“种族回忆”论者认为,这表明我们人类是从海中生物进化来的;浮游于海上,没有重量感,就象飞翔的感觉一样。
二、“个人经历回忆”论者认为,这是在母胎中经历的再现;飞翔就是回忆了浸润于羊水之中的感受。
三、弗洛伊德学派认为,飞翔其实是性梦,所以,就轻飘飘的,快乐得上了天。
四、非性论的学者中也有认为,做飞翔的梦,其实是为了追逐自由,企图打破环境所加的种种限制。
且不论哪种解释的对与否,一个人会做飞翔之梦,这个其实是很自然的,也是没有多少可惊异之点的;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第四种说法最为认同。
如今,年龄已到六十一;在我的脑筋里,又添加了第五种道理:
“上盛即梦飞。”
本人或许是由于在一个时期里,过于劳累与忧心,而患有寒湿之症和高血压;现下,高血压虽已得到了控制,也时会觉得头重脚轻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