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狸猫换太子历史真有此事吗?
真宗,仁宗,太子狸猫换太子历史真有此事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据《宋史》记载,李氏“庄严寡言”,并不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而且,李氏出身贫苦,因为养不活自己的弟弟,才卖身入宫的。
这样的家庭出身、性格少语的李氏,为什么会说出“天降龙种”的异梦。不用多想,一定是与刘娥私下排练的结果。
所以,综上所述,这场所谓的“天降龙种”从一开始,就是刘娥给宋真宗设好的局:她找来一个年轻貌美的宫女,教她讲故事,去勾引皇帝......一切也按照刘娥的计划,李宫女顺利怀孕产子。
如此布局,不得不说,刘娥实在是了不起!
有人可能会问,李氏完全可以母凭子贵,自己上位,为什么要听从刘娥的,把孩子给他呢?
答案:交易!
只不过,这场交易却闪烁着些许人性的光辉。
史料记载,李氏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是个县令。然而在李氏8岁那年,母亲因生弟弟李用和,难产而亡。第二年,父亲也病逝了,只留下孤苦伶仃的李氏带着年幼的弟弟。
李氏实在没有能力独自养活弟弟,13岁时便把自己卖入宫中,把卖身的钱交给族人照顾年幼的弟弟。
哪知,李氏有一次出宫探亲,她却发现,当初的族人早就卷着她卖身的钱跑了,而弟弟音信全无,不知生死。
因此,找到自己的亲弟弟,成为了李氏活下来的唯一目标。
这件事却让刘娥知道了,刘娥找到李氏,让她与自己一起完成一笔交易:你帮我生孩子,我帮你找弟弟。
所以,李氏才会如此听从刘娥的话,去勾引皇帝。
现实情况是,生孩子很好完成,但是找弟弟这件事的确是困难重重,毕竟时隔过年。然而,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让刘娥完成了,他不仅加派人手去找,而且还真给她找到了。
原来,李氏在入宫前,曾经给幼弟李用和留下了一个香囊,并叮嘱他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香囊。
被族人丢弃的后,李用和只能流落街头,乞讨求生,后来被一个香烛铺的老板收留,当了几年伙计。可是没多久,李用和病了,无法干活了,香烛铺老板看他丧失了劳动力,又把他赶出来了。
李用和眼看命不久矣,就在此时,一个宦官正捧着香囊的图纸出来寻人,一看李用和身上挂的香囊,眼睛都亮了,赶紧把李用和接入家中,请医生看病治疗。
李用和病好后,宦官就向他咨询香囊的事,李用和便把他与姐姐分离的事全部讲了一遍。
宦官听了,就是你了!马上带着李用和入宫见刘娥与李氏。姐弟俩在刘娥宫殿里相见,不出意外,俩人谁也不认识谁,除了那个破旧的香囊,见证着姐弟俩的血亲。
为了不认错人,坐在一旁的刘娥详细询问了李用和的乳名、父母名字、抛弃自己的族人的名字以及姐姐进宫前的一些琐事。李用和均对答得八九不离十。
站在一旁的李氏早已泣不成声,时隔多年终于这对姐弟终于得以相聚。宋仁宗知道此事后,立马册封李用和为宫廷侍卫,以便他随时与姐姐见面。
可见,因为刘娥不仅是一个精通谋略的女子,同时还是一个恪守信用的君子。
正是由于她全心全力地帮助李氏找到弟弟,完成心愿。李氏这才会感恩戴德地帮刘娥生孩子,交其抚养,并且终其一生她都为刘娥保守了这个秘密。直到刘娥死后,这件宫廷秘事才被那个大嘴巴八贤王告诉给了宋仁宗赵祯。
注:
《默记》的作者王铚。出身书香世家,是宋初王昭素的后裔,其父王萃是欧阳修的学生。史书记载,王铚是一个“博学,善诗论,强记闻,言别人之所不敢言,记别人之不敢记”的史官,他的文章,一直以真实可信著称。
他曾经担任枢密院编修官一职,即宋朝国史院、实录院属官,可以接触到别人所不知道的皇家隐私,因此他的书,在史学界有很高的声誉。
END
感谢阅读,记得关注“历史苑”,与你分享更多历史故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案策划、监制:袁载誉;文案:季
今年有一部很受大众欢迎的剧——《清平乐》,它讲尽了一代明君宋仁宗的一生。这一部剧的播出,让我们了解到了宋仁宗这一位仁君,也让我们惊奇地发现,他便是民间流传“狸猫换太子”一案当中的那一位太子。
“狸猫换太子”,这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个传奇故事,曾被清朝小说《三侠五义》收录,当代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也对此案有着精彩的演绎。但是电视剧和小说,都是人们在实践之上加以想象的艺术作品,不能完全当真。所以,这曲折离奇的“狸猫换太子”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民间版本
在民间流传的版本之中,狸猫换太子的主人公便是宋真宗的两个妃子,刘妃和李妃。故事梗概便是刘李二人都是很受宋真宗宠爱的妃子,而她俩也恰巧同时怀孕,因为真宗承诺,谁生下儿子,谁的孩子即可得到太子之位,所以,善妒的刘妃便在暗中谋划陷害李妃。在李妃产子当日以一只狸猫换掉了她的儿子。而后又在宋真宗面前状告李妃怀了妖孽。于是,李妃的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差点被赐死。
而后便是刘妃自己的孩子没有活下来,只得将宋仁宗抚养长大。仁宗即位后经过多方曲折,最后发现真相,找到生母与之团聚,这一出陷害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刘妃也气急而亡。
在民间的版本中,刘妃是我们常见的恶人形象,是值得正义之人打击,也该落得一个恶报的女人。而李妃的冤屈得以洗刷,也是民心所向。
事实真相
一切有原型的传奇故事,它的原型也一定曲折离奇。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也正有着它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地方。在历史中,宋真宗确有刘妃与李妃。但传说中受宠程度却相当不同,在历史当中,因为刘妃才学过人,聪慧美丽,真宗对于刘妃的宠爱程度极高,不仅立她为皇后,还时不时地让刘妃参与一些军国大事的决断。
而另外一位李妃,虽说是生下仁宗的妃子。但她的受宠程度远远不及刘妃。她生子之时,也正是刘妃权力滔天,可以在后宫肆意横走的时候。所以刘妃很霸道地将年幼的仁宗从李妃膝下夺走,将仁宗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养。
历史当中,仁宗与其生母李妃从来便未曾相认。在李妃死时,刘妃手中依旧拥有重权,没有人敢将这个事实告知当时年龄还很小的仁宗。直到刘妃去世,仁宗才从别人口中得知真相。
仁宗自然是追悔莫及的,对李妃的愧疚使他追封李妃为太后。也曾悲痛多日,追念生母。但他并不会因此便恨上刘妃。毕竟刘妃对他的教养也是尽心尽力,而且李妃的死也不是刘妃造成。
此事小评
“狸猫换太子”,无论是民间传说亦或是历史真相,人们对其津津乐道,不过因为它所蕴藏的爱恨情仇,曲折漫长,饶有看头。人们将“狸猫换太子”一事进行艺术加工,把它变成这恶人遭到报应,好人冤屈得洗,亲人得到团圆的景象,其中充分体现的,正是民间大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对于恶人有恶报的期盼。这是民间爱善的体现,也是民间大众的可爱。
上一篇:为什么山东菏泽郓城的彩礼那么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