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魏征之后无“魏征”?
魏征,大臣,污点为何魏征之后无“魏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魏征之后无“魏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征是唐朝名相,他刚正不阿,敢逆李世民的龙鳞。在古代,这样的大臣大都不能善终,魏征是个特例。
第一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这给他的执政留下了污点,为了洗白污点,李世民煞费苦心。
第二李世民想当明君。李世民皇帝当得风生水起,得心应手,大臣俯首听命,百姓山呼万岁。他有能力成为一代明君。也很享受这种感觉。
好了,有了以上前提,魏征精明地抓住这个关键,只要是对的,就直言不讳,你李世民要是杀了我,我就成为忠臣,你就成为暴君,你要是不杀我,我的直言会成就你成为明君,我也会成为贤臣。以李世民的聪明必然选择不杀魏征。
因此,魏征的出现,其实就是两个聪明人内心达成的,不公开的,相互成全的契约。
没有李世民杀兄弑弟的污点和成为一代明君的渴望,出现魏征的前提就会失去。所以,魏征之后再无魏征。
欢迎提出不同意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征之后的"魏征",有也得被罢官流放,能有条命就不错了。因为一直到清朝,再没有出现李世民那样抱负远大、心胸开阔、极富洞察力、善于掌控、善于决策、自信满满的君主。特别三纲五常得到强化,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有谁还敢顶撞君主?欺君之罪不是闹着玩的 ,一言惹祸,可能招来灭门之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古代有几个帝王能像唐太宗一般虚心纳谏的,即使再有魏征这样的大臣也得不到重视,一旦激怒了帝王就直接被拉出去砍了。其实后来也有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言的大臣,比如海瑞,但注定无法就任要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