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交响乐团里,既然每个人都熟悉自己演奏的内容,指挥的意义是什么?
乐队,音乐,乐器交响乐团里,既然每个人都熟悉自己演奏的内容,指挥的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交响乐团里,既然每个人都熟悉自己演奏的内容,指挥的意义是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多谢邀请。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交响乐队的组成。图二上半部是一个双管制乐队的编制,下半部是三管制乐队的编制。双管制的成员在六、七十人,三管制在百把号人。而像柏林,维也纳爱乐这样的名团均是四管编制,常年保持120人以上的规模。图一是1984年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九,后排还带有一百多人的合唱队。试想这么多的乐器和人,要让他们步调一致的发声,没有一个指挥估计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再从作曲家的作品来说。早期的西方音乐其实是很简单的,如同现在的流行歌曲。整首曲子也就五六分钟,单一的主题加上几个变奏而已。乐队就几把弦乐另加一两种管乐,十几个人的乐队已是相当豪华的阵容了。这个看过美剧《都铎王朝》的朋友能够感受到。随着乐器制作的进步,乐器的种类更多的被吸纳入乐队。演奏者的技艺也突飞猛进,使得乐器的表现力更强。于是乐曲的形式也日益丰富,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交响诗等等。作曲家也就从单一的曲章发展的多乐章,甚至套曲;从单一主题发展到多主题,多动机。为了表现主题,加强戏剧冲突,渲染音乐气氛,各种乐器的齐奏,独奏,轮奏,不同乐器组之间的应答,呼应等等被作曲家们玩得相当六。如此一来,对乐队的演奏,难度是及其高的。虽说一首作品的总谱上对节奏,强弱,速度等等都有标注,然而啥时候起,啥时候止,弦乐齐奏时,你管乐啥时候加入,乐队器乐组的首席哪个点进入独奏。。。所有的这些没有一个合格的指挥更本是不可想象的。
平日里我们看到的那些大指挥站在指挥席上个个或潇洒,或陶醉,或气定神闲,或一曲下来就比划没几下,于是就误以为指挥可有可无。要知道为了一台音乐会,他们要排练多少次啊,这就和我们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个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在音乐发展历史过程中,指挥也是随着音乐的载体发展变化而诞生。十五世纪之前的音乐主要是宗教音乐(合唱)到了十五世纪后期,以巴赫为重要的一些音乐家们在音乐理论上的先后的发现和创新,使音乐载体发生了伟大的革命,
本来在宫廷中的室内音乐七八个人,扩大到人员编制的变化,交响音乐由此在这一段时期中诞生。从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近三百多年中诞生了无数伟大的音乐家,其中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巴赫,亨德尔,贝多芬,莫扎特,海顿,瓦格纳,舒曼,肖邦,柴可夫斯基等等。
指挥成为一个职业也是在实践中成立的一个乐队标志。早期的乐队都是有作曲家自己担任指挥,后来才有职业指挥的诞生。曾经在欧洲发生过不要指挥的历史插曲,就是标题朋友这样的想法。认为我们每个人都熟悉了自己的乐谱,不需要指挥,结果没有多少时间就发现不行,因为编制队伍的扩大,首席已经没有能力指挥如此庞大的交响乐队了。
指挥也由此粉墨登场,时间大概在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理由是歌剧在这段时间非常流行和重要。
上一篇:如何平衡工作与健身的时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