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日本人的人际交往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日本人,以心传心,日本日本人的人际交往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日本人的人际交往是否一定呈现了大唐时候的风土人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日本人在与人交流时尽量不强调自己的观点,主要是避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人引起意见冲突 。
2.说话时没有外国人常有的抑扬顿挫之感、显得平稳低调 。
3.日本人擅长察言观色。与人交流时大致摸清对方意图后针对性地回复。这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普遍的 。
4.说话方式比较暧昧,不倾向直接了荡。比如:“我不喜欢喝咖啡”这句话、换成日本人的回答就是:我还没感觉到喝咖啡的真谛”。
5.日本人比较善于保持距离(日本人相互间同样),私事、隐私就连朋友亲属也不会轻易透露,更不会去打听别人私事。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 。供参考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日本人之间总会刻意保持一点距离,保持克制的亲近,从一方面讲,这种人际相处方式是很礼貌的;但另一方面,一味的讲距离,日本人之间的关系很淡漠,尤其是在大城市。
有一个现象,比较能说明这一点。租女朋友,你们可能都听说过,可是你们听说过租妻子、租女儿的吗?这在日本确实存在的。而且这种“租家人”的行业在日本很受需要。当看到媒体报道出这种新闻,我是有点震惊到。媒体采访的是一位独居的60岁男子,妻子已经去世,与子女也不往来,他定期会“租借”妻子女儿,重温天伦之乐,说要向去世的妻子道歉。这是因为他的妻子曾经长年患病,他辞职照顾了十年,但是在照顾中,脾气很不好,对妻子说出了很多不好的话,埋怨妻子,大概也是这样的原因,他的子女也都离家出走了。新闻中还有被采访者说,他多次扮演爸爸,被很多小孩以为是亲生父亲,还被两百多次求婚……
在日本,一个人出去吃饭、看电影、旅游等,似乎很正常;不过在我们国家,我们是不是感到有点别扭,因为外出吃饭逛街等,还是几个人一起才更有氛围。 作家蒋方舟就曾在日本独居过一年,她在日记里便写过这种体会。她说她独来独往,没有人会管、打扰她。
话说,你会习惯这种氛围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曾将在八十年代被公派日本学习,住在独身寮(即单身宿舍),与日本年轻人共处生活,在同一食堂吃饭,也多有交往;回国后友谊翻译身份参加多次商贸浅谈,简略了解日本人的人际交往真实情况,说一下我个人的感觉:
【日本人际交往的特征是以心传心】
以心传心实际上是对日文以心“伝心”的改写,如译成中文,意思应当是心领神会。 但是,语言和语言之间最大的障碍,就是它的某些不可多译性。如果将它强行转译,必然要破坏其内在的韵味,使我们依照中国文化传统训练成的思维定式作国产化理解。事实上,虽然以心传心确有心领神会的意思,但是日本人在这方面的强调,则是我们所不易理解的。
在日本,人际交往的特征就是以心传心。外国人难以理解日本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经常使用以心传心这种非语言形式来表达某种意思,这种意思,不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是很难体味的。特别在商业交往中,如果外方的商人精通日语,那么日方的商人很可能撤退到这所明锐的听力难以捕捉的非语言形式的庇护所,通过以心传心进行内部交流,使外人一筹莫展。并且,在商业交往中,腹中语言即以心传心的同义词是无言的意志战,是日本商人交往中,注意以心传心比只察觉情绪和气氛要重要和复杂得多。
然而,非语言交际是表示谈判进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我等是不可忽略的。“以心传心”虽然经常在商业交往中表现出来,但这同样不是日本商人的专利,而是一种日本文化的特有产品。在《日本百事》一书中这样写道:日本人把腹中语言看作是人际交流的最高形式。一个需要朋友帮助的人不能或不愿直载了当的说出来,他只是暗示一下。需要帮助越大,暗示就越含糊。朋友一方也觉得不必硬要他直接讲出来,而是靠直感去理解。由于他们有共同经历、语言和文化,并处在同样的社会里,所以他们养成了使用少量语言来交流相互愿望的艺术。确实,不独纯粹的非语言,就是语言形式本身,懂日语的人都知道,一个“が”后面可以省略掉多少让你去心领神会的含义。
在这里,问题的本质在于,语言的交流是有形的,而隐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非语言形式是无形的,它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送。
由于日本人往往对外界有一种几乎是本能的防卫心理,因此对他们来说,进行非语言形式交流比语言形式更重要,道理十分简单:前者对他们来说是一条渠道,对别人来说却是一条鸿沟。
非语言交流是建立在深沉的、令别人费解的、发自内心的感觉基础上的,是用两千多年的文化经验堆砌起来的。鉴于这一点,所以尽管日本人对能讲日语,特别是对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的外国人不吝慷慨赞誉之词,但是,他们对谙熟腹中语言或以心传心技能的外国人更加敬佩。如果在商业交往中你能透过情绪和气氛的表象洞穿他们以心传心的实质,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它显示出来,那么,日本人至少在这一点上会甘拜下风。
相反,如果一个外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但却对以心传心和腹中语言的含义不甚了了,那么,隐藏在对他进行一番赞誉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很可能是未表达出的轻蔑这一腹中语言。因为,他们无法认清语言的交流并不意味文化讯息的交流。
需要申明的是,我以上所说的丝毫也没有否定语言文字交流重要性的意思。我所要强调的是,日本的商人之所以有别于别的国家或民族的商人,从表面上看,因为他们使用的交流工具是日语(例如,有时我旁边走过一个人,最初我很难断定他来自何方,及至他一开口,我马上明白了,哦,这是日本人),但如果作深一层的解剖,那么我将很快发现,造成这种区别的更重要的方面,是因为日本商人是由富有传统的文化铸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