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经济学中有一说谓“看不见的一只手",是什么意思?
市场,自己的,经济经济学中有一说谓“看不见的一只手",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经济学中有一说谓“看不见的一只手",是什么意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性中不确定性的汇集[大笑][呲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尚可网的邀请!
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经济学的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看不见的手”是指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市场可以自我调节动的经济模式。经济是一个管理起来很头痛的系统,而政府总是尝试找到管理经济的方法。
1776年,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观点让人震惊。他认为政府要做的仅仅是什么都不做,让人们自由买卖。如果政府让自负盈亏的交易主体充分参与竞争,市场就会导向积极的发展方向,“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如果有人卖的价格比你低,顾客自然会去买他们的东西。这样你就只能降低价格,或者提高质量。只要人们有足够的需求,市场就会满足他们,像娇惯的孩子一样,这样,人人都会满意。后世的自由市场主义者(像哈耶克)认为,这种“不干涉”政策实际上胜过任何的宏观调控。
但问题在于,经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均衡”,更有可能停滞不前。市场调控期间,人们会失去信心。这就是政府用“看得见的手”的原因。
点到为止吧。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不见的手是指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价格波动调节供需双方的平衡从而最终实现均衡生产的作用机理。
它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自由竞争市场理论,正如经典力学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描述的前提——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事实是这种前提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
因此这个"看不见的手"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中后期被频繁的经济危机打脸,因此才出现了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宏观调控。罗斯福新政就是这一经济思想的现实应用,它成功地把美国从二战前的经济危机中第一个解救出来。印证了"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还需要"看的见的手"来拨乱反正,否则经济波幅将大到彻底摧毁世界经济,甚至于引发世界范围的战争或革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亚当·斯密(Adam Smith)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虽然斯密在他的著作中从这种意义使用“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只有三次——一次是在《道德情操论》中,一次是他谈到早期宗教思想时,他幽默地写到希腊神话中朱庇特“这只看不见的手”。一次是在《国富论》中,但是这个隐喻所表达的思想是渗透在他的全部社会和道德理论之中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不见的手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指,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切的活动都是为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展开的。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之下,社会中所有的人都追逐自己的私利,但是每个人都这样做,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使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效率,国家因此得以富强,经济得以发展。亚当斯密在自己的著作中将这种无形的力量称为“看不见的手”。
后世的经济学家将这种无形的力量--“看不见的手”归因于市场的功能,也就是市场通过竞争这种机制,使得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最优化。买者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卖者可以以最高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可以在市场上使自己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英国将工业革命和古典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结合起来,在全球推行自由竞争市场制度,将其工业产品销售到了全世界,攫取了巨额的经济利益,成为了当时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
在很长的一个时间段内,信奉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政府和国家不应当干预经济,应当由让经济活动在自由的、无干预的市场下运行,这样才是最有效率的。但现实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市场失灵造成了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垄断和寡头企业,也直接导致了19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因此,必须要有政府进行调控,才能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