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
富贵,儒家,自己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们可以用王安石在《褒禅山记》中说的一句话,来代表儒家的命运观——“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儒家认为,命运可能无法把握,但是我们一定要努力,不能匍匐在命运的脚下而无所作为,不管前路 如何,不管命运如何,我们人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好好地干,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那就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是儒家的 积极进取的命运观。
整体上而言,中国文化是积极进取的入世文化,崇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哲学。中国文化历来强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关键是人要先谋事,躺在床上混吃等死,连上天都不会高兴。反映在对待命运上,儒家强调要正确认识命运,既承认命运对人的支配作用,又强调人不能做命运的奴隶,匍匐在命运脚下而无所作为。
儒家提倡“尽人事待天命”,不去管最终命运如何,先尽力而为,在所有努力都穷尽之后,将结局交给天命,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奋斗进取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在“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至暗时刻,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媚春光。承认命运,但不盲从命运,行不行先干了再说的精神,是中国文化命运观的底色。
儒家和墨家是积极进取的学派,他们思想的核心就是迎着命运向前冲,用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就像王安石所说的,“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下面,好玩的国学,就介绍一下先秦儒家的几位大师的命运观,从中可以看出儒家的命运观是多么的积极进取。
孔子:知命才是真君子。孔子对天命的认识有点矛盾,他首先相信有命运的存在。一方面,认人能支配的是自己的学问和道德,所以一直强调学习与立德。另一方面,认为人的生死寿夭,富贵贫贱是由天命决定的。孔子的弟子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就是孔子命运观的体现。在孔子看来,命运是一种人力无法抗争的必然,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在某种必然中,掀起朵朵浪花,让生命有些快乐,有些意想不到偶然的美丽。
孔子说,“道之将行,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冥冥中有命运的安排。但如果孔子一味迷信命运,他就不是孔子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认为固然命运无法改变,但人可以从主观努力上下手,做一些应该做的事,至于成功与失败不必在意,交给命运好了。孔子说他“五十知天命”,认识天命,就能把握必然性,让人变得心安理得。
对孔子来说,人生必先尽人事,而后才有资格谈命运。唯有努力才是真君子,所有放弃努力而借口都是命运安排的人,都是小人,所以,“尽人事知天命”的精神也成为儒家对命运的基本态度。
孟子:修身俟命与安身立命。孟子对命运的理解比孔子要深刻,且比孔子更加积极进取。孟子承认有命运的存在,并认为,人生有正命和非正命两种命运。人在命运面前,应该积极挺立起自我,走心安理得的“正命”之路,而不是走违法犯罪不得好死的“非正命”之路。孟子给命运下了一个定义,“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人力所未能达到而竟然达到了某种结果,就是命运的作用,它完全出自天意,无需人力所为,更无法为人类所为。但孟子又给人的努力划定了范围,这也让人在命运面前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孟子认为,人能否得到富贵利禄属于天命,天命求未必能得到;人的道德是性,道德是努力就能够得到的。
荀子:扼住命运的咽喉,“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反对孔子和孟子的命运观,孔子和孟子认为命运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必然,但荀子认为命运就是一种偶然。人不必畏惧命运,更不必臣服于命运。他说“节遇之谓命”,命运就是一种偶然性,人是可以战胜命运的,这叫做“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要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让命运为人生服务。
总体上来讲,儒家的命运观是,命可能无法改变,但是通过个人的 努力,我们可以改变运。一个人无论是长寿还是短寿,那都不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培养身心修炼道德,等待天命的到来。天命如何,我们无法干涉,但我们可以修养好自己,做到尽心知性、存心养性,这就是孟子对待命运的态度。通俗地说,管他什么命运,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了。把自己交给努力,把结局交给命运,这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体现了中国人“尽人事知天命”的人文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所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意为人们放开生死观,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自己选定的事业当中去,既生之死也自然。若成为包袱,将没有干劲和快乐。富贵在天,要尊重自然规律,天行健,只有身体康健你才能追求富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农村户口就是好”,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以下内容仅是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补充)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有道理么?
这句话是《论语·颜渊》里面的一句话,是子夏劝司马牛的一句话。这句话,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司马牛是宋国桓魋的弟弟,由于哥哥以下犯上,导致全家出逃,后来司马牛就投奔了孔子,入其门下。子夏也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给子夏说起自己的经历。子夏就劝说道:“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
说实话,这句话既然流传了这么多年,自然也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放到如今这个时代,我感觉这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态度。就算后半句中的“四海之内,皆兄也”,放着这时候也不是太恰当,除非是特别好的朋友,现在人们在外面打拼,任何人,都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否则被人在背后捅你一刀子都不知道。但是整个后半句也算是有点积极地人生态度,告诉我们做事要恭敬有礼,要保持一个积极地人生态度。
就像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天生丽质,满腹诗书,但就是红颜薄命,有一句薛宝钗来看他,她对薛宝钗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个佳人的结局也是那么多凄惨。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就是说生死有他自己的定数,人的富贵要看上天的安排。这种消极的态度不是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我们更讲究的是“人定胜天”,我们要做自己命运得主宰。
上一篇:宝马3系操控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