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美国当年是怎样做空日本经济的?
日本,美国,日元美国当年是怎样做空日本经济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可谓“成也美国,败也美国”——尽管在美国的扶植下日本完成战后经济体制改革,同时美国的军事订单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复兴,但日本经济的由盛转衰也和美国密不可分——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日本经济一路高歌猛进,日本人甚至开始讨论买下整个美国的话题,这引起了作为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霸主美国的高度警惕,美国绝不能容忍日本成为美国经济的一大潜在威胁。当日本人热衷于探讨买下整个美国的话题时他们可能忽略了一点:美国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的霸主,美国甚至在日本本土驻军,这意味着美国完全可以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凭借自己更为雄厚的政治军事实力逼日本就范。与此同时即使单纯就经济实力而言:尽管日本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甚至已威胁到美国的地位,但这只是面上的事,不要忘了美元始终是国际结算货币,而国际贸易市场也处于美国的掌控之中,事实上日本战后经济的复兴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美国的扶持,如今美国转而要打压日本其实也是极其容易的。
事实上日本经济的突飞猛进除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建设生产发展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虚假繁荣:首先发力的是日本股市——当时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种股票轮番上涨,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些人的资产猛增了4倍。在股票上涨一年后房地产业开始迅速上涨,土地的价格就像被吹气球似的每天上涨。股市和房市的一路上扬使日本经济开始呈几何级数膨胀起来。然而日本这种一夜暴富的模式其实从一开始就潜伏下了日后破产的隐患:期待通过资产价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越来越难以奏效,因为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无限上升下去,这意味着当资产价格最终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事实上任何资产的价值都不可能始终背离其本身的价值,尽管一时的炒作会令其价值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数膨胀,但在经历一定时间的演变后最终其价值将回归平稳状态。这并不是说对资产的持有者而言:最终的结果是不赚不赔,如果我们设身处地想象是我们自己在炒股、炒房,那么我们很有可能并不是在股市、房市的低点买入的股票和房子,而资产最终回归的价值却是向低点趋近的,这意味着我们手里的资产最后所值的钱相比我们当初的买入价缩水了,而缩水的这部分价值就成为实打实的损失。当这样的损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就会造成国家整体经济的动荡。这种虚假繁荣其实是相当脆弱,根本经受不起外界打击。
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内在问题其实是有充分清醒的认识的,于是在全世界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霸权的美国很快拉拢英、法、德等主要经济大国一同向日本施压: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此后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的出口竞争力备受打击。1989年前后日本政府又在美国的压力下达成《日美构造协议》。《协议》督促日本进行大规模公共投资计划并开始对日本的流通制度、投资壁垒、土地使用等问题进行改革。尽管《协议》使用的是”督促“一词,但对了解美日关系内幕的人而言:都知道美国的”督促“对日本而言实际上就是必须执行的命令。这还只是国家层面的打压,接下来美国的一个动作令全世界的金融投资大鳄们都加入到打压日本经济的行列中——那就是日经认沽权证的推出:该权证本质上就是一个看跌期权,这意味着若日本股市下跌,则会增加日经认沽权证的价值,投资者将会收获丰厚的现金回报。这样一来全世界的金融投资大鳄们都加入到打压日本股市、绞杀日本经济的行列中,日本不得不以一国之力同其他几个主要经济大国和全世界的金融投资大鳄们对抗。除了金融行业备受打击外,日本制造业的发展也受到美国的制约——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维持日本国内工农业生产的大量资源严重依赖于对外进口。然而国际贸易航线基本掌握在美国及其盟友的控制之下,这意味着日本的对外贸易和能源安全不得不仰人鼻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经济格局风云变幻,日本经济从腾飞到低迷,除了美国做空的外力因素,还因为自乱阵脚?
环球财经趣闻,带你开心看世界,轻松学财经。
一:日本经济的起落
二战后,经济低迷的日本确立了贸易立国的战略,经济调头上行,但飞升之路,却一直伴随着与美贸易战的硝烟。
上世纪50年代,日美贸易以纺织品为主,日本出口额的增长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60年代,日本产业升级大获成功,钢铁、汽车、彩电等产品大量出口,冲击着美国制造业,1965年,日本实现了对美贸易顺差,此后顺差逐年增长。从此,美国就时常使绊儿,但都是小打小闹,多以美国用条款限制日本出口收场。比如1968年,日本纤维产品打压了美国同类企业,几经谈判之后,日本答应自我约束纤维品出口规模。
那几年,美国的小刁难不成问题,全球经济的风云变幻才是日本外向型经济的威胁,日本政府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完善的产业目标化解了不利影响,出口继续蒸蒸日上,80年代中期,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爆发式增长,冲突领域也逐渐高端化,日产256K芯片一度占领美国90%的市场,美国坐不住了。
二:压垮骆驼的稻草
1985年,美国发起贸易汇率战,试图通过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削弱日本出口竞争力,1987年,美国又启动关税攻击,对部分日本电子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到90年代初,日本已有41起贸易争端被裁定为“有损害”,平均关税高达50.4%。
但美元贬值和关税壁垒,都没能真正改善美国的处境,因为美国收支逆差的本质,是国内消费、储蓄结构失衡导致的国内储蓄不足,制裁贸易伙伴,治标不治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