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山海经》里的怪物真的存在过吗?
山海经,动物,神兽《山海经》里的怪物真的存在过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文源于天文,中国古代典籍中神话也好,神兽也罢,不像西方神话体系那般,纯粹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取自天地之象。《山海经》其实是一本世界地图,是华夏民族先人探寻世界的记述,里面所载神兽也是当时天地之象的描述和表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定存在。中国古人类在进化(比如说北京人)。奇怪的是动物一定没有变化吗?我们的固有思维限制了不复杂的想象。如果说山海经是更古远的,久远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地理,地势,距离,人,动物,各种各类的记录呢?比如说语言,文字。没有文字难道我们就是动物吗?显而易见,没有文字,我们的祖先照样会学习积累生活知识还有智慧。别忘了时间!没有文字,我们的祖先的进步时间一定更缓慢,更久远 ,更久远!!久远到动植物,物竞天择!缓慢进化,变化,更适合生存。久远到古中国人知识堆积。智慧成长,堆积,发展!!产生文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对神话传说经典,例如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就用一部《封神演义》来描写,而此后春秋战国以来基本上都有详细的解说朝代更新。中国文字兴起,真正的文明延续。产生大量的大家,如老子,孔子,荀子等等诸子百家,不知是否注意到东周以后的神话鬼怪的角色大多出处在东周以前,包括《山海经》的神话鬼怪角色出处都是东周以前。西方的《圣经》故事也是在公元以前的神话故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神兽只不过是我们未知神秘的产物,远古时期,早已消失的动植物,人们都未曾见过。现在频临灭绝的动植物,再下去几十年,上百年也会成为历史”神兽“。而《山海经》中作者为大家描述和展现的动物,都是真实存在,这点毋庸置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个时候的神兽,现在看,也就稀松平常吧?
在老祖宗眼中,神兽有两个标准:
一是好吃,比如野猪;二是有用,比如骆驼。
凡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老祖宗统统不屑一顾,不爱搭理。
哪像现在小孩子喜欢的神兽,又是喷火又是战斗力啥的。
那个时代的人,想法又简单又实在。
看到动物第一个念头就是:能吃不?好吃不?怎么吃?吃了有啥好处?
好吃的“豪彘”
《山海经 · 西山经》原文记载:
“ 竹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白话翻译:
竹山中有一种野兽,体形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这些毛像簪子粗细,尖端呈黑色,叫做豪彘。
现在看,不就是豪猪吗?
有用的骆驼
《山海经·北山经》原文记载:
兽多橐驼,善行流沙中,日三百里,负千斤。
白话翻译:
虢(发音国)山中的野兽以橐驼(发音驼驼)最多。这种兽类擅长在流沙中行走,每天走三百里,还能负重而行。
《后周书》记载:“其风欲至,惟老驼知之,即预鸣而聚立,埋其口于沙中。人以为候,即以毡拥其鼻口。” 就是沙漠当中风暴将至,年老的骆驼就提前知道了。然后长声嘶鸣,把其他同伴聚在一处,然后卧下,并且把嘴巴埋在沙子里。周围的人也就明白,赶紧去毛毡捂住口鼻防范风沙。
可在沙漠负重而行,还可预知风沙来临,可不就是骆驼吗?
除了好吃的和有用的动物,有些古人觉得稀奇的动物,他们也记了下来。
能说人话的鹦鹉
《山海经·西山经》原文记载:
有鸟焉,其状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鹦鹉。
翻译成白话:
有一种鸟,翠绿的羽毛,红红的嘴巴,长着人的舌头,可以说人话,叫做鹦鹉。
长得跟人差不多的大猩猩
《山海经·南山经》原文记载:
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白话翻译:
招摇山有一种动物,长得像猴子,耳朵却是白色的。这种动物既能伏地爬行,也能像人一样直立行走,名字叫做“狌狌” (发音猩猩),吃了它就能健步如飞。
这个狌狌,其实就是今天的大猩猩,是不是长这样?
这些也就罢了,或者可以吃,或者可以用,或者看稀奇好玩,也是有的。
但是,有两种动物,超级搞笑。
一种叫做“仁兽”,即品行仁德之兽,还有一种“瑞兽”,即 德行齐备之 兽。
在那个连吃饱肚子都是奢侈的年代,这两种动物,居然天然懂得“仁德”?
上一篇:什么叫心脏缺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