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结直肠癌是什么,该怎么预防?
结直肠癌,直肠,直肠癌结直肠癌是什么,该怎么预防?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 既往有过大肠癌病史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复查。复查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免发生新的肠癌。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
5.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病患者,这两种疾病长期发展下去都可能演变为癌,所以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甚至手术切除,以免演变为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019年6月14日下午,知名画家、学者、太极拳家梅墨生先生因病辞世,年仅59岁。但因其“养生大师”的名号与早逝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发热议。据介绍,他是因肠癌辞世。这就不得不说肠癌这一恶性肿瘤对健康的威胁了!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统计了排名前10的癌症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和死亡占比。对整体人群来讲,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占整体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8.4%)。对于发病来讲,女性乳腺癌(11.6%)、结直肠癌(10.2%)、前列腺癌(7.1%)是占比靠前的癌症;对于死亡率,结直肠癌(9.2%)、胃癌(8.2%)和肝癌(8.2%)是占比靠前的癌症。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新发布的2019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肺癌、肝癌、上消化系统肿瘤及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等已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在男女发病的恶性肿瘤里分别占据第4位和第3位,死亡的恶性肿瘤里分别占据第5位(7.44%)和第4位(9.09%)。因此,结直肠癌的预防刻不容缓!
今天,我们就重点聊聊结直肠癌这一恶性肿瘤。
结肠癌和直肠癌合成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也称大肠癌。结肠和直肠都是大肠的一部分,大肠又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食物从胃部和小肠进入大肠后,大肠会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身体的废物(粪便)在进入直肠以前就储存在结肠中,直肠连结结肠和肛门,最后粪便从肛门排出。
结直肠癌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组织学类型多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
发病病因(高危因素)
结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对其发病起着协同作用。
但结直肠癌有某些特定的高危因素,应予以重视:
得过癌前结肠息肉(腺瘤性息肉);
直系亲属得过结直肠癌或癌前息肉(腺瘤);
(息肉是一种异常增生,结肠或直肠中也可以形成息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可能会转化成恶性肿瘤。有时,息肉可能会在体检时被发现,可在癌变前将其切除。)
各种家族性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
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长期饮酒,食用烧烤、腌渍、熏制食品,过多摄入红肉类、高脂肪类食物;
长期坐位工作而又缺乏运动者。
临床症状表现
一.早期结直肠癌大多数无症状,这也是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二.进展期癌(中晚期)的患者出现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
1、腹胀、腹痛
由于肠道功能紊乱,或者肠道梗阻而致。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多为隐痛或胀痛,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甚或表现为无规律的绞痛。
2、便血
因病变距肛门较近,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且往往是血便分离。只在出血量较多时,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果酱样。只有约36%的患者肉眼能看到出血。待肿瘤体积增大,影响粪便通过,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出血量小,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此时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实验常为阳性。
3、贫血
当长期慢性失血,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病人即可出现贫血这种大肠癌的早期症状。肿瘤阻塞,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或浸润肠壁肌层时,可引起肠管狭窄,肠腔变小,肠内容通过受阻。随着肿瘤扩散浸润加重,肿瘤表面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尤以贫血、消瘦为主。
4、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
结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黏液、血液,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当大肠肿瘤相对较大且有糜烂、溃疡或感染时,才可能发生大便习惯、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相对狭窄,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
5、腹部肿块
腹部出现肿块可能是肿瘤本身,或者是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黏结的肿块。肿瘤本身的肿块的形态会比较规则,轮廓较为清楚。如果是结合的肿块,它的形态不甚规则。肿块一般质地较硬,有的可随肠管的活动而活动。
对有上述症状的患者(腹胀腹痛、大便带血、大便变细及腹泻等症状)建议到正规医院肛肠门诊就诊,不要将上述症状归结为痔疮。很多患者因为将结直肠癌当成痔疮而延误了治疗。
诊断检查
病人因上述症状就诊,医生可能会做全身检查,并触诊腹部是否有器官肿大或包块。此外,还包括直肠指检、粪便检测或血液检查等。
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也叫肛诊,是医生用一个手指伸进患者肛门进行触摸,不需何辅助设备,是检查疾病的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临床观察发现,超过70%的中国患者的直肠癌都很低位,距离肛门很近,通过直肠指检就能摸到。
X线检查
包括全消化道钡餐检查及钡灌肠检查,观察结肠直肠形态的全貌,是否有多发性息肉和多发癌灶,以便为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内镜检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不但能够发现结肠各种类型的病变,而且可以进行组织活检,明确诊断,以免漏诊或误诊。
粪便检查
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M2丙酮酸激酶(M2-PK)值是正常人的14倍,粪便肿瘤M2-PK检测诊断胃肠道肿瘤的特异性为89.74%,该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搞,可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
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查
虽然CEA对诊断结直肠癌不具特异性(其他肿瘤CEA也可增高),但其值升高常与肿瘤增大相关。肿瘤彻底切除后CEA可恢复到正常值,复发前数周可以再次升高,因此该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监察疗效和复发有一定帮助。
B型超声扫描、CT或MRI检查
此类均不能直接诊断结直肠癌,但可以判定肿瘤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淋巴和肝转移等情况,适用于了解肿瘤对肠管的浸润程度及有无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可用于术前分期及术后复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