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歼11D现在怎么样了?
战斗机,战机,空军歼11D现在怎么样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国内还拿不出与苏35强度寿命相似材料
而在我国针对苏27家族的仿制改进型号中,根据现有公开资料所明确提及的内容,相关单位在歼11B等型号的结构上采用的仍然是刚度等代设计原则。刚度是指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刚度特性代表着结构部件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因此一个部件的刚度高低会直接影响它与周围结构乃至飞机总体结构的匹配性。刚度等代原则的应用,说明歼11B等型号的结构设计被牢牢限制在被仿制型号的原始设计范围内。
事实上在苏27家族内部来说,自苏27sk开始到新苏35,结构演化增强已经到了第三代;而我国仿制改进的苏27家族型号中,歼15的蓝本对象苏33仅仅是第一轮结构强化的产物。寄希望于我国负责苏27仿制的相关单位在10-20年内拿出与新苏35结构水平相当的型号,从历史表现和技术规律上看,应该说是不现实的。
为了保证低阻力水平和控制重量增加,以提高飞机的航程表现;新苏35并未继续采用苏27家族中的三翼面布局改进设计,而是基本保持了原苏27的气动外形,改变主要是机头直径的加大和翼展的加长。因此新35虽然更重,却仍然可以保证3600公斤的航程,与苏27sk非常接近。
苏27布局采用三翼面设计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苏27原始气动设计中边条与后掠翼的组合会带来很的控制隐患。一旦苏27抬头拉大迎角,在达到、超过失速迎角时;涡流升力随迎角增大而剧烈增强的非线性特征,会与后掠翼在失速以后促使飞机猛烈抬头的现象耦合在一起,使飞机猛烈而不可遏制的被向上掀翻。眼镜蛇机动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来的特技动作。
这个问题同样导致了苏27在气动特性非常不稳定的跨、超声速阶段,并不能发挥出所有机动性能;从M0.85开始,苏27的可用过载就从9G减低到6.5G。否则由于升力中心的剧烈移动,苏27机翼升力形成的抬头力矩会严重超出平尾的平衡能力范围,导致飞机被掀翻失控——如果是在空气密度大的低空,这足以让苏27直接解体。
跨声速缺陷由苏27原始设计缺陷所导致
这些大迎角控制缺陷、跨声速缺陷均由苏27原始气动设计的配平设计缺陷所导致,是苏27设计上为了保证航程性能而做出的牺牲;根本不是单纯改改飞控、加强结构就能解决的问题。真相只有一个:苏27必须引入额外的低头控制力矩,这就是为什么苏27家族会有那么多三翼面布局改型。
全动鸭翼俯仰控制能力极强,因为它向下偏转的角度范围非常大;这样即使是飞机以非常大的迎角抬头飞行时,鸭翼都能形成可靠、强力的低头力矩维持飞行姿态的稳定,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把飞机向下拉平。当然俯仰控制能力的强化,同样会带来滚转控制能力的改善。因为苏27机翼刚度很差,而翼根处的襟副翼由于力矩不够长而气动效率很低,滚转操作非常依赖水平尾翼的不对称偏转。鸭翼在分担了俯仰控制功能以后,平尾可以允许更大的差动角度来改善滚转能力。
新苏35的矢量推力参与机动控制。
针对使用后掠翼设计、本身就存在很强大迎角失控倾向的苏27来说,它对鸭翼的选择是强化低头控制能力为主,涡流增升能力的提升则必须限制在较低范围内。和水平尾翼相比,苏27家族的鸭翼翼展、面积都不大,而且上偏幅度很小而下偏幅度很大。比如苏27家族的平尾翼展达到9.8米,面积为12.2平方米;而偏转角度向上可以达到+15度,向下达到 -20度。而其鸭翼的翼展为6.43米,面积为2.99平方米;上偏角度仅有 + 3.5度,而下偏角度则达到- 51.5度。
三翼面布局的问题来自于机身长度和重量、阻力的增加。老的三翼面布局苏35空重从苏27sk的16 870公斤增加到18 400公斤,即使扣除因为对地攻击、轰炸、结构寿命提升等因素带来的结构强化重量;以苏30为参照物的话,单纯因为增设鸭翼带来的增重也至少超过700公斤以上。加上阻力问题,虽然三翼面布局的老苏35在内部最大燃油从9 400公斤提升到10250公斤,航程却仍然大幅降低到3200公里。
苏35配矢量发动机提高空战性能缓解缺陷
新苏35通过117S发动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喷管方向的矢量推力功能,用发动机推力实现了额外的俯仰控制能力。在基本保留了三翼面布局优势、大幅度缓解苏27原有空战性能缺陷的同时,又避免了航程与跨超声速加速上的性能损失。这个型号是苏27家族中的巅峰之作,在保持苏27家族基本气动设计的情况下,它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进一步发展潜力了
总之要点在于苏-35的机体是重新设计过的,其水平远远超过老的苏-27,而当前国内的歼11系列尚不足以达到这个水平。在研的歼11D行不行,目前看来,恐怕也是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歼11D其实就是歼11B的升级版。
歼11D是一款怎样的战机?
歼11D战斗机最早出现在2015年,甚至还进行了原型机的试飞,这个时候空军刚刚确定引进苏35战斗机,但数量不多仅有24架,因此歼11D被认为要以苏35为标准,打造自己的“超级侧卫”!
歼11系列战机一支都是空优型,未来也不会发展多功能型,因为如果歼11改为多功能型,这不就与歼16完全重合了?因此把歼11系列战机性能再提升是有这个必要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几个问题。
歼11D面临的问题
歼11D最终停止研发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研发难度的问题。与歼11B相比,苏35战斗机主要胜在发动机上面,其装备的117S发动机目前我们还没有同类产品,但除了发动机,我国的航电雷达和武器系统都超过苏35装备的产品,也就是说,研发歼11D的主要难点在于发动机。
没有合适的发动机,靠航电和武器系统去打造一款全新的机型没这个必要,因为空军还有数百架歼11A和歼11B,尤其是歼11B的机体状况堪比新机,把最新的航电武器系统直接应用到歼11B上面,即可以把歼11B的性能提升到三代半的水平,又节约了成本,何乐而不为?
歼11D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问题。虽然国产战斗机向来有物美价廉的优点,但随着战斗机性能越来越好,其制造成本也在渐渐增加。若是研发一款三代半的空优型歼11D,其造价与苏35不会差太多,与其如此不如把资源都放在歼20上面,都是空优型战斗机,歼20的成本即便是歼11D的两倍,但其战力却是歼11D的两倍还多!
歼11D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定位问题。当前在有了歼10C、歼20以及歼16的情况下,空军的攻防力量已经非常全面,从苏35上面可以看出,如果空军有对三代半空优型战斗机的较大需求,苏35就不会只引进24架了。如果再去投入大量资源研发一款歼11D,在歼11B、歼10C、歼16和歼20之间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是不是非常尴尬?也就是说,空军当前已经没有一个特别合适的位置给歼11D。
上一篇:该如何帮男友穿搭衣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