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平天国的北伐为什么失败?
太平军,太平天国,北伐军太平天国的北伐为什么失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本来按照原计划,应该有一支援军来支援北方战场的,但是因为战线过长,难以为继,这支援军成为了空谈,最终林凤祥和陈开芳等人只得在独流镇、静海一带防守,以进攻转为防守之势,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也使自身丧失了进攻的最好时机。
李开芳想象图
二、新兵纪律散漫,战斗力低下
在不断的战争之中,富有战斗经验的老兵相继阵亡,于是林凤祥和陈开芳只得补充新兵。然而新兵纪律散漫,不服管教,战斗之时怯弱,破城之后往往抢劫财物然后成群结队的潜逃。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林凤祥与陈开芳的北伐军中,在秦日纲的支援军中一样存在这种情况。新兵遇到敌人阻击之时往往掉头南撤,然后在清军的追击下溃不成军,损失殆尽。随着秦日纲的支援失败,援北计划夭折。
林凤祥剧照
三、清军的战术与天气相配合
清军面对着咄咄逼人的太平军,采取了“坚壁清野”与“铁壁”相结合的战术。断绝了太平军的粮草补给,并且将太平军分割为一小块一小块,逐步吞食,并且依靠僧格林沁的骑兵队进行追击与歼灭。
而此时,严寒的天气给太平军又增添了困难,在严寒之下,太平军缺衣少食,战死与冻死的人高达万人,最后只得靠野菜和树皮为生。战斗力大大削弱。
最终,林凤祥被俘,受凌迟而死,李开芳战死。但是这次北伐给了清军以强大的心理震撼,但是此后,太平天国开始专心经营南方,再也没有进行过北伐了。
清军大将僧格林沁
四、总结
这次北伐之中,太平军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仅仅是为战而战,历时两年最终全军覆没。其中有着战略方面的大问题,也有着战术方面的小问题,综合起来,才导致了这一场北伐的大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北伐太平军仅两万人余人,兵力过于薄弱,且为无后方作战,所以失败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太平天国的重大失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不是全力北伐,太平军相当于是止步于“定都天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万人北伐,看着像去打游击一样,想成功都难。看看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名将云集30万军队北伐,先取山东,再取河南,兵出潼关,各路大军再汇师大都,步步为营,井然有序。关键还是有出色的战略家朱元璋作为领导,徐达当主帅。再看洪秀全,但凡有朱元璋一半的智慧都不会这么轻易去北伐。最高领导的决策直接决定着一个集团的成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两万人太少了,北方群众貌似也不是一呼百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天国争权夺利的结果。洪秀全主张全力北伐,彻底消灭清廷,而杨秀清却主张经营天京,北伐西征都是为了解决天京的安危,高层思路的不一致,导致天国不能全力北伐,最终北伐彻底失败。
2.表面重视北伐,实际上却是另一回事。从统帅能力来看,天国派出的是先锋大将林凤祥李开芳,是天国一流的大将,但兵力只有两万余人,是中国历史上正式北伐兵力最少的一次,能够一路打到天津,已经算是奇迹了。由于援军迟迟不至,最终林凤祥李开芳被杀,北伐军被消灭。
3.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活动区域在南方,北方受到的影响较小,所以北伐军没有像在南方那样得到百姓的拥护爱戴,最终孤军北上,而南军不习惯北方的气候,失败在所难免。
4.太平天国所谓的拜上帝教并未能让大多数国人所信服。毕竟,中华老百姓千年来深受儒家思想浸染,不可能突然转变信仰,以上帝为荣。所以,从指导思想来说,天国的北伐就不可能成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另外两万人攻打清朝京都兵力少,起码要八万才有可能圍城打援。
上一篇:风冷摩托车怎样降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