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平天国的北伐为什么失败?
太平军,太平天国,北伐军太平天国的北伐为什么失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到了10月29日,霜降已过,立冬来临。北伐军在对峙中等待天京发来的援兵,严寒极大的削弱了以南方人为主力的太平军,特别是两广战士极不适应。迫不得已北伐军只能突围到了阜城,等待援军到来。
而洪秀全、杨秀清得知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后,才着手组织援军。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率领援军由安庆出发,经河南永城、夏邑渡黄河,由江苏丰县入山东北上,于三月十五攻克临清,北距阜城仅200余里。但临清城内粮械被敌军焚毁殆尽,城外又有胜保部清军赶到围困,曾立昌等遂迁就部分新成员的畏敌惧战情绪,竟置北援任务于不顾,二十六日弃城南走,途中屡战不利,一退再退,以致溃不成军,被清军和地主武装截杀甚众,曾立昌战死。
而林凤祥、李开芳被困于阜城,不知援军已到临清。四月初九,北伐军自阜城突围,进据东光县之连镇。当天,清军又赶到围困。林、李为分敌兵势,由李开芳率600余骑突围南下,袭占山东高唐。胜保所部当即赶到,又将高唐围住。从此,林、李分驻两地,顽强抗击清军。
咸丰五年正月十九,清军攻陷连镇,北伐军将士大多阵亡,林凤祥被俘后解送北京,英勇就义。僧格林沁立即移兵猛攻高唐。二十九日,李开芳弃城南走茌平县之冯官屯。僧格林沁又率数万清军赶到,围攻两月未克,最后只得在四周筑起堤坝,从百里外引水浸灌,冯官屯顿成泽国。四月十六,李开芳等被俘,在北京遭杀害。至此,北伐军全军覆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平天国起事,因为农民小市民思想的局限性,事业才成了三分之一,就自相残杀,岂有不败之礼?洪秀全集团起事之后,如果不砸孔庙,只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纲领或把信仰中国特色拜上帝教改成信仰正宗的基督教,绝对能得到欧美国家的支持,打败满清不成问题,建立一个民选民治民享的以信仰基督教和佛教的国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平天国的北伐之战几乎从北伐军出征之时就注定了会失败,其败因有两个层面。
战略盲目浮夸
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名天京。仅仅一个多月后,立足未稳的太平天国政权抽调兵力组成兵力约为2万人左右的北伐军(番号为前一、前二、前三、前五、后一、后三、中五、左二、右一,共9军),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率领,于5月13日出发“扫北”。
按照出发时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等设定的目标,北伐太平军的战略目标是近据直隶,等待后路援军到达后,合兵攻打北京。
这一战略存在着明显的盲目浮夸性质,甚至可以称其为盲动。
在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天京,天京周边尚处在清军控制下时,仅仅使用2万兵力孤军北上,而且将进军的目标设定在一千余公里外的清王朝统治中心直隶地区,本身就带有明显的“玩命”性质。
而且在制定了进军的总目标后,太平天国主政者们并没有制定后一步的详细作战方略,既没有考虑2万北伐军的后方保障,甚至连后续的援军兵团也根本没有准备,完全是一个拍脑袋的决策。
以当时太平天国的局势,与其不切实际地进军千里之外的直隶,不如扫清南京周边,扩大天京周边的控制区更为实际。
战术机械呆板
不仅太平天国统治者的战略制定得盲目浮夸,具体的执行者、北伐军将领林凤祥、李开芳的指挥也非常机械、呆板。1853年5月13日出征之后,由江苏进入安徽,再北上进入河南、山西,最后在10月29日占领直隶的静海、独流地区。
一路上,北伐的太平军虽然屡屡夺取城镇,但是又一一放弃,直奔其总目标——直隶。当到了直隶后,已是强弩之末,深陷清军的围困中,而且又不发挥其进军路上的游击战法,而是选择了在直隶据守,以等待虚无缥缈的援军到来后合攻北京。
最终北伐的太平军于1854年1月28日兵败,从静海突围南撤,后被清军节节围击,在当年4、5月间全军覆没。
在北伐军败退过程中,太平天国主政者又做了一傻再傻的决策。于1854年初派出规模在3万余人左右的援军北上,结果在进军途中也被清军截击,全军覆没。
倘若太平天国决策者最初北伐时就制定缜密战略,并且厚集兵力,可能北伐的悲剧或许能够避免。
对此,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后来被清军俘虏后,在反思太平天国失败时列举了天国的十大误,其中,北伐就占了三条,从中不难看出北伐的失败对太平天国的负面影响: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
一、误国。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一、误国。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林凤祥,封燕王秦日昌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败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日航君,为你解答。
在太平天国的历史中,北伐和西征无疑是其中光辉灿烂的一段。西征击破了湘军大营,曾国藩几乎被逼得自杀,北伐一直杀到直隶一带,引得整个清廷震动。那么,为什么这么气势澎湃的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呢?下面请听我来为您分析。
一、战线过长,彼此失衡
率领北伐军的林凤祥和陈开芳可以说是不错的将领,两人率领两万余人一路北进,杀到天津附近的静海县城和独流镇,离北京仅仅有二百余里。北伐军辗转数省,兵力扩充至四万人,行程达四五千里。
在北伐的同时,西征和天京外围的反包围战也同时展开,这就使得太平军的战线过长,导致他们的机动兵力不足,彼此失顾,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便是北方战场。
上一篇:风冷摩托车怎样降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