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性贫血,骨髓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溶血性贫血,一种是慢性溶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很低,一般只有输血的时候输错血型才会引起,一般临床上所说的溶血性贫血都是血管外的慢性溶血性贫血,这种患者会出现间接胆红素增高,网状红细胞也会增高,因此,若是网状红细胞超过5%以上,并且出现黄疸症状,通常都是溶血性贫血的患者,但是溶血性贫血的范围很广,有先天的和外因导致的,例如:β地中海贫血就属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而后天形成的溶血性贫血,通常可能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第一点是肿瘤造成免疫机制的混乱,第二点是感染或是药物引起的,第三点是免疫因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溶血性贫血症是什么?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 惠吴函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果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较少见。
溶血性贫血的种类
急性溶血: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燥,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慢性溶血:起病较缓慢,除乏力、苍白、气促、头晕等一般性贫血常见的症状、体征外,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疽,脾、肝肿大,胆结石为较多见的并发症,可发生阻塞性黄疽。下肢踝部皮肤产生溃疡,不易愈合,常见于镰形细胞性贫血患者。
治疗上建议选择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身体机制针对性的配伍中药,可以很好的改善贫血的症状,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避免贫血反复发作。
上一篇:如何看待《悟空传》改编成电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