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代孩子的不良习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姐姐,妈妈,孩子现代孩子的不良习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代孩子的不良习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不管外界环境怎样,家庭永远是第一位的。天天看书学习的父母,孩子也会爱读书;天天玩手机的父母,孩子也想玩手机。
育儿先育己,为人父母,要不断学习,带孩子一起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的坏习惯,根源竟然在这里
在给家庭进行一对一指导服务时,10岁的姐姐放学后,在小区里跟好朋友玩跳皮筋的游戏。
有的小朋友负责站着撑起皮筋,有的小朋友在跳皮筋,然后两拨人轮回换。被安排撑皮筋的姐姐,看到跳皮筋的小朋友玩的很有意思,在更换时间还不到的时候,姐姐就主动要求跟跳皮筋的小朋友换,她去跳皮筋,换小朋友过来撑着皮筋。
姐姐下场地跳了没几下,可能觉得跳皮筋也没有意思,又回头跟那个撑皮筋的小朋友换过来。她去撑皮筋,换做小朋友去跳皮筋。
15分钟的游戏时间,姐姐一直这样换来换去,无论是跳皮筋还是撑皮筋,她都没能痛快的好好的玩一次,还惹得身边几个好朋友,也跑去玩别的游戏了。
妈妈非常担忧的问我:这样的社交方式,明显已经让小朋友很不舒服了,她为什么不能定下来好好的玩一样呢?应该让姐姐怎么做出更好的改变呢?
我说: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你那,你能做出改变,孩子这个行为就还有机会改变。
妈妈很不舒服的解释:从小都是姥姥带的姐姐,姥姥经常在她玩这个时候,引导她玩那个,等姐姐来玩那个了,姥姥又会更换另一个玩具,等逗的孩子很着急了,姥姥才停下并在那在哈哈的笑。
妈妈继续说:我觉得姐姐小时候的这些经历,才是对她影响最大的。我日常的生活里,并没有这样对待过姐姐,也不会对姐姐的行为造成这么严重的影响。
到了第二天,姐姐写完作业,因为妹妹在姐姐的房间睡觉,所以姐姐就坐到客厅里,开始背诵第二天要用的主持稿。姐姐背诵十分钟左右,妈妈对姐姐说,你帮我下楼取快递吧。
姐姐非常乐意的答应,并下楼帮妈妈取回了快递。
这个时候的妈妈,顺手揽过姐姐,跟姐姐聊她小时候的好玩的事情,一直聊到准备晚饭的时间才停止。
已经跟妈妈聊嗨了的姐姐,无法静心去背诵,就跟正在做饭的妈妈申请玩一会,妈妈问姐姐:你的主持稿背诵完了么?姐姐说背诵完了。然后,妈妈就答应了,姐姐可以自由的玩。
等妈妈都收拾完了,临睡前去检查姐姐的背诵时,才发现姐姐并没有背诵过。妈妈就让姐姐继续背诵。
因为太晚太困,姐姐一直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背诵的并不是很好。妈妈不自觉的带着情绪对姐姐说:
“这是咱们下午应该背诵的内容,但是因为你没有认真的背诵,所以要在晚上挤时间来背诵,结果你背诵的效果非常的不好。
时间就这么多,你前边又没利用好,只能后边去补,本来我们能早睡的,现在却在熬夜背诵。
以后一定要记住,写作业中间休息的时候不能玩水晶泥,看看远处喝点水,跟学校休息一样,休息完再接着写作业。“
姐姐很困但也很乖的答应了,继续背诵自己的主持稿。
我跟妈妈一起还原分析姐姐背诵主持稿的这件事。姐姐在客厅背诵的时候,并没有心乱或者走神想着怎么玩,而是一直很安静的坐那背诵。
结果妈妈第一次“打断”姐姐的背诵,让姐姐帮忙取快递。等姐姐取快递回来后,妈妈第二次“打断”姐姐的背诵,跟姐姐聊姐姐小时候好玩的事。
当想玩一会的姐姐,告诉妈妈已经背诵完了后,妈妈并没有定下验收背诵结果的时间,放任姐姐继续玩。
直到临睡前,妈妈才去验收检查姐姐的背诵,最后熬夜背诵的姐姐非常不开心,因为姐姐没有背过,妈妈有些生气的带了情绪,最后还给出了风马牛不相及,解决这样类似问题的方案:休息的时候,不能玩水晶泥。
我对妈妈说:这就是姐姐跳皮筋的时候,换来换去,无法固定玩的根源。
在日常的生活中,太多这样类似的事情,妈妈无意识的一次又一次“打断”,才造成了姐姐跳皮筋时,换来换去的行为特点。
我继续把我观察的现象一一举例:妹妹正看着书,妈妈兴致勃勃的过去带着妹妹画画;姐姐正看着书,妈妈告诉姐姐抓紧去收拾书包;姐姐正热火朝天的聊着自己加入大队部的事,妈妈打断姐姐,告诉姐姐改写作业了。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妈妈毫无意识经常做的,无处不在的一种”打断“,一种”干扰“。
耳濡目染妈妈的行为,孩子接受到的认知是:无论做什么,都可以随时被打断,这是正常的。
这些看似没什么问题的行为,却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姐姐,一次又一次地去打断自己和别人的游戏。
还有一位客户,她跟我抱怨,上幼儿园的儿子口无遮拦,每次带儿子参加聚会,他都会非常夸张的把爸爸妈妈最糗的事说出来,故意引大家笑。
当我详细了解后发现,这位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当着别人的面,不厌其烦的数落自己的老公,数落自己的孩子,说孩子的各种事。
一直跟着妈妈的孩子,听到妈妈每次聚会都要聊的内容后,孩子自动默认接受的信息是:聚会聊天的时候,要聊不好的糗事,要去抱怨亲人,这才是正常的社交。
所以,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才会用他默认为正常的社交行为,去吐槽爸爸妈妈的糗事。
孩子身上80%的问题,
都是来自父母日常的所言所行,
父母看到孩子身上那些不好的行为,
一定能在父母的自身行为上,
找到问题的根源。
上一篇:走路斜肩怎么办?o型腿走路,需要注意什么才能尽量避免形象损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