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拖延症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时间,目标,任务有拖延症的人都是什么心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很多事情依然要做,躲不过去,为什么还要拖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动手,这对于形容拖延症患者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我们都因为拖延既内疚又焦虑,却又在焦虑中拖延。
拖延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一.追求完美
要做就做到最好,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追求完美型的拖延症往往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而高标准直接阻碍了完成目标的效率。
二.注意力涣散
对于不擅长的事,完成的速度肯定有所降低,再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此事一直拖延下去。
例如我们再读一本不感兴趣的书时,可能眼睛一直盯着看,脑子里早就浮现出别的画面了,没准一会打盹睡着了。因此,本来一周可以读完的一本书,硬是一个月才读完。
三.害怕失败
部分拖延者担心自己做了的事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害怕做出来的结果并不能展示他真实的一面,不能为外界所接受。比起面对一个让自己不满意,让他人不看好的结果,干脆不如不去做,拖延反而成为了一个保护伞。
四.反叛心理
我们总是不喜欢被强制“安排”任务,对于突如其来的任务本能产生抗拒。
例如,每当你要去写作业时,父母总会皱着眉头来一句:“今天还没写作业呢,赶紧去写作业!”此刻,你不耐烦嘟囔一句知道了,心里却极其不愿意去触碰作业。怀疑、施压也会让人产生拖延心理。
五.目标未拆解
现在,好多人都习惯定个长远的目标。一月份打算报考十一月份的教师证,等到十月份发现还没有复习。
“不着急、时间还早”这也是拖延者的一种心理。由于目标还在将来,让这件事本身看上去此刻并没有那么重要,没有任何紧迫感。
那避免拖延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的计划
“今天晚上我要锻炼一个小时”
“晚上跑步半个小时、游泳二十分钟、拉伸十分钟”
制定清晰明确的目标,将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步骤,按照计划时间严格执行。
二.合理利用时间
观察各项事务花费的时间长短,比较一下这件事,在你心里预测的时间和实际所用时间相差多少。那这件事是否值得你花费这些时间做吗?
有人喜欢早上读书,有人则喜欢晚上读书,具体你要选择早还是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哪一个效果好就选择哪个时间段,找到适合自己最佳的时间。
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提前完成一项任务,正好空出十分钟,可以尽早启动下一任务。
三.立即行动
办事效率高的人大都执行力强,他们从不拖沓,只要任务在眼前,就立马执行。
不管任务难与易,杜绝各种拖延理由,只要去行动,就会有进展。积极迈出一小步,会发现逐步进入状态的舒适感。
《拖延心理学》给出箴言:
请摒弃你对拖延的恐惧、羞耻、担忧以及自我憎恶,只有在宽容乐观的态度和心平气和的情绪下,你才能看清自己为什么拖延,才有可能让拖延之手从你的生活中松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