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不让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怎么办?
学生,老师,教师义务教育阶段,不让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此,建议政府、司法机关、学校、教师、家庭多方联合,共同抓好未成年人的管教。
(一)建议司法机关统筹抓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及治理。搞好法制宣传进校园、警校联合等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对于需要拘留、训诫的,严格执行,记录在案,不能姑息;加强违反《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严厉打击扰乱教学秩序、侵害教师权益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建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加强未成年人违纪问题纠治。赋予教师合理的惩戒权之后,要尽快细化实施细则,认真贯彻落实,防止教师因担心违纪而不敢管理,也防止学生及家长蓄意诬陷和无理纠缠。成立专门机构,依据教师惩戒学生的动机、惩戒方式和尺度、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协同学校、家庭等相关方面参加,做好对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的认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加大移送工读学校力度;对有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的教师合理进行惩戒,绝不能因为学生家长及舆论因素而对教师制裁过重。
(三)建议家庭加强未成年子女管教。家长或监护人要认识到,在管教子女方面“严是爱,宽是害”,一味攻击教师的合理严管只会贻误自己孩子的前途。家长对孩子管教不力,应承担相应监管责任,建议这方面也要出台法规政策。
(四)建议教师不断提升教育管理艺术。教不严,师之惰。在惩戒权实施细则出台之前,教师切不可因噎废食,怕这怕那,不敢严格管教学生。不然,纪律散乱,会更加助长某些学生的歪风邪气和不敬心理,出了事情教师依然摆脱不了责任。首先,严格管理必须依法依规,坚决摈弃体罚和精神打击。班级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给予量化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对违纪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责令检讨、作业和值日惩罚等,使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其次,树立良好的班风,依靠舆论监督非常重要。现实中,对顽劣不恭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甚至班规惩罚也一时起不了作用,打又不能打,建议从两个方面抓起:一是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一些问题学生往往受到较多的批评和打击而破罐子破摔,不服教育和责罚。对他们可以试一试表扬的效果,抓住他们微小的闪光点大加表扬,激发他们的自尊和向善的动力,他们一旦有了“面子”,就会为了“面子”开始严于律己,减少违纪;二是树立良好的班风,让班集体形成褒奖正能量、贬斥负能量的风气,经常违纪的同学自会碍于同学的目光和舆论而有所收敛。
结束语
可以说,未成年人管教是个世界性难题。但是,只要各方本着对未成年人负责到底的原则,爱护保护与严格管教相结合,尤其是依法加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力度,相信我们的下一代一定会健康成长为遵纪守规、讲文明、懂礼貌的新青年。
【点击右上方关注,分享少年儿童教育心理管理实战经验、教育案例和感人故事,帮您解决教育困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义务教育阶段本来就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并不能对孩子的学习或者品质养成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本身是一个不容讨论的话题。
在这种极端情形下,很多人在考虑一个问题,吸取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孩子孩子的成绩和品质养成还有没有制约的手段呢?我想大概是有的。
我们读过书的,历史中都会告诉我们,不言自威。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明,老师在从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行为,个人品质,言传身教固然是最重要的一步,同时要一碗水端平,对于所有的学生公平公正并且拥有爱心的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子的话,孩子在内心中对你充满了尊敬之情才有可能会听从您的安排认真的学习,同时如果您的批评能够公平公正的话,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反思自己的行为。
第2点,觉得老师参加工作之后不太喜欢读书,或者读一些无关紧要的书,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很多孩子喜欢的老师都是那种博学多才的老师,当然也喜欢与时代共同进步的老师,所以说作为一名老师不仅应当读书,而且应当与时俱进,做孩子的知心人,做时代的领路人,在这种情形下能够和孩子成为朋友,孩子能不听你的话吗?
最后,任何事情都应当分成场合,简单的讲,保堂就是学习的环境,课下就是交往的环境,我们不能把这个环境进行一些概念上的混淆,这样子的话,孩子对于老师的态度和观念上就会发生认知上的错误。
不断强调自己的形象,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和知识。在孩子心目中是一个榜样,那么孩子就会听你的话,根本用不到体罚和变相体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提问。
相信这也是广大教师内心的困惑,教育从来就不是轻松的,这个过程有矫枉过正的痛苦,有突破内心懦弱的撕扯,也有化茧成蝶时的破茧之痛。文中提到的情况,就像园艺工人手里缺少不了一把无情的剪刀,需要对花草不停的修修剪剪,减去不必要的分枝,减去枯死的乱枝。如果园艺工人缺少剪刀,一味的给植物施肥,浇水,树木能长成理想的样子吗?树木如此,育人依然。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某些特性其实有共同之处。只是教师手中少了教鞭,教育少了惩戒。有相当一部分人推崇赏识教育,相信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些一味强调赞美的教育,是停留在理论上的完美童话。
现实中,我们经常遇到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屡教不改。学生不能按时到校,因为在路上玩耍把时间耽搁了。在校园里屡次和同学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或者上课做小动作,大声喧闹,随意走动,老师却不能打不能骂。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们该怎么办?
随着近期关于体罚与惩戒话题的升温,这个问题持续得到关注。但是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老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都是不对的。这是一条红线,谁也不能碰,校园是修行的地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而题主提到的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这个问题自上而下已经在思考并出台了相关的措施。今年7月8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