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当代中国更推崇写意画,而不是工笔画?
写意画,工笔画,中国画为什么当代中国更推崇写意画,而不是工笔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当代中国人民众多喜欢写意画,一提到国画首要想到的也是写意画,而不像日本更推崇唐宋的工笔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大家提出这个问题。看来已经有23位大家在回答。我是千千千里马。今天我就接着大家的这个话题说说,当代-推崇-写意-工笔这几个问题。
中国画的写意是一种精神,从唐代已经开始,宋代比较普遍,元代达到新的一个里程碑。明清至今是写意画上升工笔画下降甚至退位都不过分的时代。
当代,我们更是提倡写意画。这是偶然的吗?
千千千里马告诉你,绝对不是。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国际文化大背景的。
首先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代的西方绘画在脱离写实主义绘画而朝着抽象主义绘画发展。
但是,抽象主义绘画好像前途也不是很大。今天,西方的绘画在有了印象派绘画以后,几乎一直找不到自己新的发展路径。
第一,西方传统的绘画是以模仿自然为最高理念的。这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提出一个总结性观点。
狄德罗在他的《论绘画》中深刻总结了西方绘画的基本方法,就是“模仿自然”。这样,西方的绘画就以越“真实”越美为基础了。
但是,一百年之后,照相技术发明,这家伙一下就把西方画家的命基本给革命掉了。
当时许多人认为绘画没有意义了,于是,西方绘画就开始从“模仿自然”的美梦中醒过来了,出现一个“印象派”的画家群体。
印象派,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的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不过是一种油画的“写意画”罢了,甚至距离中国写意画的智力含量相差甚远。
就在西方欣赏印象派的时候,新的绘画流派又出现了。这就是表现主义,象主义,野兽派,立体派等等层出不穷。
花样翻新的西方绘画,把西方绘画基本给推翻了。所以,对西方来说,就面临一个严肃的问题,绘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但是,就在西方绘画穷途末路的时候,看看中国画却依然生机勃勃的。
这就是绘画还有没有希望问题的世界思考了。那么,中国画为什么几百年的改革发展之后还是生机勃勃?
这里面有一个伟大的绘画真理。中国画始终是把绘画性作为绘画的本质的 。所以,中国画没有“模仿自然”这样的理论。
绘画实践也不是“模仿自然”的,而是把画家的内心感受与物像存在充分结合起来的。画家更注重画家自身的感受,而不是物像的存在。
这就是中国画的写意原理。这样画画,每一个人对同样物体的表现都会完全不同。
假如,模仿自然,那么最终也就是画出一个原原本本的物像而已。假如推翻模仿自然,那么,最终绘画就不知道表达什么了。
但是,画家的这个本领被照相机给替代了,甚至画家还不如照相机的本领大。
所以,画家深以为耻。一个好画家,至少十年左右培养,而一个摄影家只需要几个月。
摄影家很快能够挣到钱,而画家需要几十年的煎熬才能挣到钱。所以,西方画家必须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就必须要“破坏”传统绘画。
而中国画本来就与照相机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中国画没有破坏传统绘画的理由。
同时,中国画的绘画美学,也给世界带来希望,是世界绘画的新希望。
这就是什么为什么当代要提倡写意画而不是工笔画的最大理由。
不过,中国画的工笔画,也与西方的写实绘画不一样。
虽然工笔画需要写实,也需要“三矾九染”的复杂工序。
但是艺术作品本来就与画得快还是画得慢没有关系。它只与画得美不美有直接的关系。
工笔画仅仅是一种绘画技法,工笔画同样可以画出写意的味道。
因为写意,不是只有大笔大墨地画就是写意。写意更多是画家的个人创造性的美学。
提倡写意画,也就是提倡绘画的创造性。而创造性有不能像西方绘画那样走极端。或者写实,或者绝对不能写实。
齐白石把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说的明明白白。他说“绝似媚俗,不似,欺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的文人自古以来极为推崇写意画,这是中国画独有的技法,是以文人的眼光看自然、看世界,多是文人内心独白。“写意”并不是中国绘画所独有的美,是对自然客观事物的“意”的传达;是绘画语言具有挥洒自如、平淡率真特质。有规律而无定法,不似之似,以形写神,是写意画所追求的目标。
工笔画是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写意画是注重心灵感受、笔随意走。视为意笔,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画的精细背道而驰。工笔画是以精确、细致的笔触绘画。连人物的头发、雀鸟的羽毛也要画出,非常详细。写意画讲求意境,以潇洒的笔触绘出,寥寥数笔,便能将复杂的对象绘画出来。写意画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我们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中得到艺术的享受,陶冶自己的性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写意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有想象余地,符合中国人的含蓄审美标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