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很多人都有痔疮?
痔疮,肛门,直肠为什么很多人都有痔疮?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痔的发病高峰是45~65岁,65岁后患病率逐渐下降。
疾病类型
痔根据生长的位置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内痔
位于齿状线以上,即直肠下端,一般不会经肛门缘露出,严重者脱出。
外痔
位于齿状线以下,即肛管内,常常在肛门缘可以摸到痔赘,患者会感觉肛周疼痛、肿胀、异物感和瘙痒。
混合痔
在齿状线附近,由痔内、外痔静脉丛曲张并相互吻合贯通形成,同时具有内、外痔特征。
其中,内痔是根据痔从肛管向外脱出的程度进行分级:
Ⅰ级痔:痔大便时出血,有隆起,没有脱出。
Ⅱ级痔:排便时有痔赘脱出,便后可以自行复位,可伴出血。
Ⅲ级痔:用力(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或负重)时有痔赘脱出,需手动复位,可伴出血。
Ⅳ级痔:长期痔赘脱出,手动复位无效,可伴出血。
参考资料
痔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疾病,病因却一直没能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最常被提及的有两类原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
基本病因
肛垫下移学说
肛管内侧有一个环状血管垫,被称为肛垫,是由丰富的静脉血管网、平滑肌和结缔组织组成,起着闭合肛管、控制排便的作用。排便时,肛垫会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再收缩回肛管。当肛垫的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则发生充血、下移并增生肥大,久而久之形成了痔。
静脉曲张学说
肛垫里有丰富的静脉,学术上称为静脉丛。这些静脉丛比较特殊,不仅内部没有静脉瓣,位于在腹盆腔的最低处,而且周围的组织松弛,这就使这些静脉丛很容易充血、瘀血,然后又因为静脉壁承受着压力,时间长了就形成静脉曲张。如果再有长期坐立、便秘、怀孕、前列腺肥大、肝硬化、盆腔肿瘤这些因素,导致静脉曲张,痔就更容易发生了。
诱发因素
不良排便习惯:排便用力、长时间排便等;
慢性疾病:长期腹泻或便秘,慢性心脏病或肝脏疾病;
饮食习惯:低纤维饮食;
其他:经常抬重物,妊娠,肥胖。
879
分享
大约40%的痔没有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出血、肛周瘙痒、疼痛和脱垂。这些症状可能偶尔发生,也可能反复出现。痔的位置、种类和严重程度决定了上述症状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典型症状
内痔
主要表现为出血和痔赘脱出,间断性便后鲜血最为常见,一般无疼痛。血液鲜红,在排便结束时覆盖在大便表面,有时会成滴滴下。有严重者可表现为喷射状出血。部分患者因慢性失血,会出现贫血相关症状,例如头晕和乏力等。
体积小的内痔短期内不会明显变大;
大的内痔可能从肛门脱出,严重的需要在排便后将其从肛门手动推回复位;
有的痔赘从肛门脱出没有及时回缩而卡顿住,则痔的血液供应中断,称为“绞窄性痔”,引起组织坏死甚至感染,伴剧烈疼痛。
根据内痔的临床表现进行以下分级:
主要表现
排便时带血、滴血或擦时纸带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无痔赘脱出。
排便时有痔赘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可伴有出血。
排便或久站、咳嗽、劳累、负重时痔赘脱出肛门,需要用手辅助将痔赘推回复位,可伴出血。
痔赘脱出不能用手推回复位,或者复位后又脱出,可伴出血。
分级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外痔
主要表现是肛门不适、持续潮湿不洁,有时瘙痒,痔赘外露。如果伴有炎症,则肛周疼痛明显。有时血液淤积在皮下,形成疼痛的肿块,称为“血栓痔”或“凝血痔”,这类痔极易出血,且伴有剧痛。
混合痔
内痔和外痔表现同时存在。内痔发展到Ⅲ度以上时多为混合痔。混合痔逐渐加重,呈环状脱出肛门外,称为“环状痔”。脱出痔赘如果不能及时还原到肛门内,则可致“绞窄性痔”或“嵌顿性痔”,可能出现水肿、瘀血,甚至坏死,此时经常伴有剧痛。
伴随症状
除了上述因痔直接引起的症状,还可能伴有肛周皮肤刺激、瘙痒、不适感、肛周胀满感和轻度大便失禁。
皮肤刺激和瘙痒由痔的黏液性分泌物引起;不适感、肛周胀满感和大便失禁由肛管的痔膨出引起,并且在排便后可能仍有便意。
818
分享
如果以前没有诊断过痔,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就医:
肛周疼痛;
排便后出血;
肛门区域有肿块或隆起。
如果以前诊断过痔疮,在家保守治疗无改善则建议就医。由于出血也是直肠癌或肛管癌的典型表现,40岁以上人群如有出血伴大便性状改变,则建议及时就医,必要时做肛门指诊和肠镜检查。
如果出现直肠大量出血、头晕,请立即就诊或拨打120。
痔疮主要通过体格检查来诊断,外痔通过观察肛周即可诊断,内痔则需要借助肛门镜检查。当怀疑有其他疾病时则需进一步检查以鉴别。
就诊科室
普外科、胃肠外科和肛肠科。
相关检查
直肠指诊
医生带上指套或手套后,将食指沾上润滑剂之后从肛门伸入直肠,环绕触摸直肠内壁以发现是否有膨出物或赘生物。如果直肠指诊没发现肿块,找不到隆起,则会向患者推荐肛门镜检查,以更好的观察直肠内壁。
肠镜或肛门镜检查
对于40岁以上人群,如果存在相关症状和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则可以考虑屈性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有结直肠息肉、炎症或癌的可能。
鉴别诊断
当排便带血时,除了痔,肛裂、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直肠息肉、直肠脱垂、直肠炎、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等疾病也会引起该症状。而肛门瘙痒可能由其他肛门直肠疾病(如肛门脓肿、肛裂和肛瘘等)或肛周瘙痒症等引起。
肛裂:是常见的肛门撕裂伤,主要表现是便秘、便血和周期性疼痛等。肛门视诊即可鉴别。
肛瘘: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指肛门周围的异常管道,一般是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期病变,肛门视诊即可鉴别(一般发生在骶尾骨)。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是直肠前壁的良性溃疡引起的消化道紊乱,主要特点是便秘、大便变细、大便带血、脓血便和直肠溃疡。通常需要内镜检查和/或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直肠息肉:突出于结直肠肠腔的肿物,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和肠镜检查,如发现直肠息肉,多数为多发性,应作全结肠镜检查。
直肠脱垂:指肛管、直肠外翻而脱出于肛门外的疾病。
直肠炎:泛指所有发生在直肠的炎症。常见表现有肛门下坠感、腹泻、里急后重、血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有时需要内镜检查和/或病理学等检查。
结肠癌:多见于中年。右半结肠癌的主要表现一般是贫血、慢性中毒症状和腹部肿块。左半结肠主要表现是肠梗阻、排便紊乱和血便。通常需要内镜检查和/或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直肠癌:可以出现排便带血、混有黏液、排便习惯改变和里急后重等,晚期可出现慢性肠梗阻等。通常需要内镜检查和/或病理学检查才能确诊。
上一篇:中医药大学的药学院的学生最终的出路除了考研就是做医药代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