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近代哲学后的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算什么哲学啊?
哲学,中国,宇宙近代哲学后的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算什么哲学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针对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范畴,我们要以古哲人的思想及思维方式研修中国哲学。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中国哲学诞生的时代,科学还没有产生,先哲们在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过程中所给出的核心概念都具有绝对性、普遍性之真理。所以,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范畴,不能简单狭义地科学化来解释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范畴。
所谓中国哲学概念范畴,就是以原始的、传统的中国哲学词汇为对象作为整个中国哲学体系研究的核心,以最为普遍性的特定概念范畴表述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甚至是明确中国哲学的立场。而且,这些最为普遍性的特定概念范畴,使得整个中国哲学的研究与目的,是针对“自然的目的”与“人类的目的”及其辩证统一,这唯一的哲学主题与目的的定位及论述。
关于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研究,之所以会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研究中国哲学基本问题时,就会产生错置、歧义与失真。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舍去了“上帝”的追问与反思,进而西方哲学也就无法解释“上帝”及“上帝的行为原则”。而且,中国古哲人所说的“天帝”,不是西方人头脑中的“天主”或“上帝”,中国智慧不需要上帝这个理念。尤其是,中国古典文献,或者是中国哲学被后人译成西方语言,一开始就被套上基督教的神学框架,这种“基督化”的烙印至今随处可见。在汉英词典中对于中国哲学概念词汇有不少欠妥的译法,这也使得我们无法透彻地去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影响了后学。
如:中国古哲人称谓的“德”,主指“道之德”或“道德”,其本义是指宇宙本体的行为原则,也就是指宇宙万物的行为原则。因此,“道之德”也就是人类世界之上的无时间、绝对性、终极性的“道德普遍行为原则”或“道德普遍原则”。然而,“道德”、“德”的英文译法对应于“”、“”,其两者的本义就不同。
又如: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之善”或“道之德行”,即为“道德理性”,其本义是指宇宙万物的行为理性,或者是宇宙万物的伦理(宇宙伦理)。而万物的“伦理”的英文译法对应于西方“”或“”, 其两者的本义也是不同的。
那么,要克服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不准确理解甚至是曲解,就必须准确翻译中国哲学核心概念词汇,让中国哲学讲中国话,而不是简单地、欠妥地套用西方哲学概念的词句。
关于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和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两者的不同之处:
1、针对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而言,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在现象界中探讨“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以及“思维与存在”的互动关系是否辩证统一。
2、针对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言,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道之性”与“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关系问题。这就是在说,中国哲学是关于宇宙万物的起源与生化,以及宇宙万物普遍行为规律的学问。
中国哲学的“物质与精神”范畴,是针对宇宙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形态与行为精神(既包括自然领域里的物质形态与行为精神,也包括社会领域里的物质形态与行为精神)的抽象和概括。亦即,中国哲学是解释宇宙的物质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本体,精神世界依存在物质世界之中,而共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之真理的学问。
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其思想基因,就来自于《易经》、《尚书》之中。所以,古哲人老子、孔子、医家的学说思想就来自于《易经》、《尚书》的思想。
正因为,古哲人老子、孔子、医家精通《易经》的阴阳极变的弥纶天地之道理,进而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确立,就反映在老子的《老子》、孔子的《易传》、医家的《黄帝内经》的学说中。并且是由这三家,最初建构了“宇宙论”、“伦理学”、“生命医学”三大哲学的基本类型,也代表着中国最高的形而上学。
古哲人老子、孔子、医家的学说中,所确立的哲学概念及思想都是一致的、相互贯通的。而且,他们的学说中的“阴阳之说”、“精气之说”、“道之说”、“道德之说”、“仁之说”、“性之说”、“中庸之说”、“心性之说”、“阴阳五行之说”,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各个学派的形而上学的理论根基。
中国古哲人老子是中国哲学的奠基人。老子的“道生—道德—道相—道势”宇宙论框架的理论学说,代表着中国最高的形而上学,也代表着中国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古哲人老子建构“道”的学说,就是在探寻、解释宇宙世界的本原问题。而且,迄今为止是老子率先提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皆从道中产生,最后又复归于“道”;并且,老子解释了是“谁”创造了宇宙世界,解释了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动者”的阴阳行为原则之德,以及解释了宇宙万物都遵循服从于“自然的目的”之德之行;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道”在生化万物的活动中始终遵从自然的目的,亦即“道法自然”。所以说,古哲人老子建构“道”的学说,代表着中国古哲人主体从“有神”的思维向“无神”的哲学思维跃迁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哲人孔子是中国伦理哲学的奠基人。孔子的“道—德—仁”理论道德之框架与“仁—义—礼—智—诚”实践道德之框架,这两者相统一的伦理学说,代表着中国最高的伦理形而上学,也代表着中国“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古哲人孔子建构的“道—德—仁”理论道德框架,就是在探寻、解释宇宙万物的伦理问题。而且,迄今为止是孔子率先提出:“天道”存在的“阴阳行为原则”的道之德,就是“人道”之上的道德行为准则,也就是人类世界的道德普遍原则;并且,孔子解释了人的本性之仁性的自然德性,其伦理道德价值的终极依据,就是遵从“道之德”这唯一人类之上的无时间、绝对性的阴阳行为原则。因此说,古哲人孔子解释了“人类的目的”与“自然的目的”相统一,就是人类伦理道德价值的最终目的;即“天人合一”的本义。
中国古哲人医家创作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她代表着哲学辩证医疗模式的中医学理论元典。古哲人医家,同样从“道”的观念解释“道”中的“阴阳”是宇宙万物的属性,而且认为“阴阳五行”就是宇宙的生命机制,也是解释宇宙生命一切现象的哲理方法,进而中国古哲人医家将这一哲理模型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国古代医学。这反映出人类还没有产生科学实验医疗模式之前,中国古哲人医家在世界生命医学领域就建构了哲学辩证医疗模式。所以,中国古哲人医家是中医学最早的哲理医学的奠基人。因此说,“阴阳五行”生命机制医学框架的哲理医学,是中国古哲人医家解释
上一篇:血管堵塞了怎么按摩疏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