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特斯拉是怎么在自动驾驶的竞争中打败谷歌的?
特斯拉,汽车,老牌特斯拉是怎么在自动驾驶的竞争中打败谷歌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自动驾驶行业,特斯拉何以打败谷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牌厂商:我就静静看你装B
特斯拉的“自信“也不是空穴来风的,首先是筹资方面的考虑,马斯克需要营造话题关注度来吸引资本,其次与传统车企产品线体量大,规模大的特点相比,特斯拉允可以做出激进的选择。因此,在特斯拉一次次引爆媒体版面的背后,传统车企似乎并没有什么竞争性动作,在自动驾驶这一热点项目上面也没有什么实质进程,但是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甘于当一个观众。在传统老牌车企的经营理念中,每一步企业规划都要足够合理,有长远的发展性,才能真正的冠以企业名牌推向给大众。而自动驾驶技术安全系数要求太高,稍有不慎就是功亏一篑,把企业陷入困境。
“我静静看你装B”应该就是目前大多数老牌车企对特斯拉的态度吧。特斯拉种种走在时代前列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就是扫雷活动,将产品发行实验前期的所有风险交给你来承担,等我们总结出了足够的经验教训以后,再来抢夺市场也为时不晚,毕竟我有我的品牌竞争力。
这样老牌车企对待自动驾驶技术的理念就可想而知了,他们作为汽车产业的长期霸主肯定是不会闷头做事的,即使保守,他们也会在合适的时间节点公布各自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进展,而他们为量产车搭载ADAS技术是必须在有大量的经验和足够的可靠性测试的基础上,所谓眼观四路,蓄势待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特斯拉和谷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与其说是被特斯拉打败,不如说是谷歌自己的选择。
从技术和商业化的角度看,自动驾驶有两个流派,特斯拉为一派,谷歌为一派。
特斯拉一派主张自动驾驶应“从辅助驾驶逐步发展到无人驾驶”;而谷歌则认为,对自动驾驶应有100%的高标准要求,即便在短期内无法进行商业化开发。
特斯拉和谷歌争论的基础,是自动驾驶过于宽泛的概念界定。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的理论,是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在2014年发布的自动驾驶的六级分类体系。它将自动驾驶分为从0到5六个级别,如下图所示:
按照SAE的分级标准,第1级和第2级技术是辅助驾驶,由机器辅助人类完成自动防碰撞、定速巡航、自动泊车等功能。第3级才属于自动驾驶的范畴。但即使是第3级的自动驾驶,人类驾驶员也必须随时待命,处理机器无法解决的特殊情况,不能在汽车上看手机、上网或者玩游戏。但事实上,很多人做不到这样。
2016年5月7日,发生在佛罗里达州的特斯拉电动汽车致死事故,原因之一就是车主过度信任特斯拉的Autopilot模式(属于第2级自动驾驶技术),对突发情况没能做出及时的人工干预。
为了验证这一点,谷歌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内部招募了一批志愿者,每人发了一辆测试用途的自动驾驶汽车,并告知他们:用于测试的汽车并不完善,仍然需要志愿者坐在驾驶位置,随时准备应对汽车无法处理的路面突发情况。
但谷歌发现,志愿者几乎很少听从这个忠告。因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谷歌自动驾驶汽车表现得非常好,完全可以自如应对路面上发生的各类复杂情况。这样一来,几乎每个志愿者都会100%放心地将驾驶操作交给汽车,自己则利用乘车的时间,做起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来:有乘车时看地图的,有乘车时看视频的,有乘车时躺在后座打盹儿的,有乘车时跟女友亲热的……
这次测试让谷歌明白了一点:一旦自动驾驶汽车达到了足够高的水平,车内乘客就会想当然地将所有操控权交给汽车。无论这时候自动驾驶汽车的软件是否还有风险,无论路面上那些极端的路况是不是能被自动驾驶汽车正确处理,车主都不会保持100%的高度警觉。
因此,谷歌认为,要保证自动驾驶的绝对安全,就一定不能依赖于人的参与,必须让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应对所有(至少是极其接近100%的)极端路况。
因为对100%自动驾驶的高标准要求,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研发和商业化之路无法在短期内获益。就在谷歌不懈追求最高水准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同时,特斯拉、优步、百度、苹果等高科技公司纷纷加入自动驾驶研发的阵营,并大多采用与谷歌不同的角度切入市场,如辅助驾驶的特斯拉、关注汽车资源共享的优步、关注自动驾驶平台的英伟达等。
相比之下,谷歌的自动驾驶团队多少有些“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脱俗意味。在许多新闻评论中,谷歌自动驾驶团队都成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揶揄对象。可能也是因为这样,谷歌很多技术人员都已离开谷歌,比如前CTO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
欢迎关注创新工场的wei-xin号:chuangxin2009。这里是一个创新工场和创业者的沟通交流平台,您可以学习创业相关的法务、市场、财务、HR等各个业务领域所需的知识干货,还有机会参与到创新工场举办的创业者培训、沙龙和其他各类活动中。
上一篇:如何看待王宝强的最新声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