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别人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水浒,水浒传,不看为什么别人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都成中国的四大名著了,内容肯定没什么问题。所以这句话的道理在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少不读水浒,是因为少年鉴别能力不强,只会片面的理解《水浒传》。老不看三国,是因为知命乐年的老人,完全没有必要替古人担忧。
施耐庵写《水浒传》时,是戴着有色眼镜的。对于大部分的主角都是用褒扬的口气进行描写的,完全忽视了这些所谓的“好汉”非法、违法乃至十恶不赦的罪行!书中道德、人情、法纪完全纠缠在一起,少年人是无法进行甄别的。
宋江为了保守秘密而杀死阎婆惜、武松为了报仇杀死潘金莲和西门庆等等情节可以理解,但至法纪何存?林冲火拼王伦,王伦何其无辜?梁山水泊为了发展,屠灭祝家庄和曾头市,难道是替天行道?一个人有情有义没有过错,问题在于底线是什么。梁山“好汉”毫无底线的做法,对于三观尚未建立的少年人,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就像九十年代的古惑仔电影误导了很多少年人一样。
俗话说:看三国流眼泪,替古人担忧。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同样也是戴着有色眼镜的。书中对于刘关张桃源三结义大书特书,对于刘备雄心壮志、关羽赤诚忠心、张飞无敌神勇、孔明神机妙算予以了最高的赞誉,对于关羽战死、张飞阵亡予以了无限的同情,对于蜀国未能一统天下予以了深沉的痛惜。故事大喜大悲,很容易让人代入其中,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是不合适的。
我是阿云,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留言必回,感谢支持。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我是在十岁之前既看了水浒又看了三国的人,而且在十岁至二十岁的时候将水浒看了几百遍却不愿再看三国之人。因为那个时代的我心潮澎湃,敬仰水浒英雄的重义轻利、疾恶如仇的豪迈气概。而三国我却看不大懂,更理解不了书中的权谋计策,所以年轻时期的我,只以水浒英雄为榜样,疾恶如仇看不惯尔虞我诈的社会。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我除了惹人无数满身伤痕之外其它的什么都没得到,但我却理解了三国,重新以全新的角度理解三国,准备与压制我的贪官和贪官的走狗做长期的争斗。
这也许就是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根由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话流传甚广。
《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是四大名著之二,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在华厦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但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美化了刘备集团。贬低了曹操及东吴集团,带有很大的倾向性。展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宏大场面,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所谓雄才大略。
老年人本来历经沧桑,读来大多感慨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多少有些荒诞,手段不够高明毒辣。
《水浒传》虽然是表现的梁山好汉被逼而反,并替天行道。且个个忠肝义胆、妒恶如仇、义薄云天。但内容都是打打杀杀,太过残暴,对仇人动不动剖腹挖心下酒,特别是李逵为逼朱仝上山入伙,抱走小衙内并将其脑袋一劈两半,这是何等的冷血。
年轻人可塑性比较强。《水浒传》年轻人看了多少会受些影响。
综上所述,老不看三国是明智的,少不看水浒是聪明的。
以上就是我对“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话的理解。当然这是一家之言,敬请诸君斧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的说法,由来已久,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仔细想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国》,《水浒》并列两大名著,驰名文坛,文学造诣精湛,各有干秋,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失一定的地位。
《三国》,《水浒》二书相同之处皆写乱世末年,世事纷争,矛盾激化,民不聊生,人心浮动,道德崩溃,伦理尽丧。社会已背弃了原有稳定局面,法律程序,等级次第,各取其利,各自为王。
《三国》主要书写了三国鼎立前后,三个政治集团之间,各自为了自己利益,不断发生的军事斗争,外交角逐,权力更替。可说是刀光剑影,妙计频生,火烧水淹,枪刺刀砍,各尽其智,各用其极。
《水浒》则描写了北宋末年,朝庭昏庸,奸人弄权,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英雄好汉,啸聚山林,替天行道的杀勇斗狠,快意情仇,大碗喝酒,大称分金的人生理想。
老年血气已衰,必将退出社会舞台,面给既失利益,应有舍取之心,不应心生计较,不利身心健康。
少年人初入社会,阅历尚浅,血气未定,好歹难分,仿效水浒冲动,危及社会,不利自身。
由此可见,书也如人,各具两面,也非现实,虚拟空间,好坏凭人自鉴,善恶唯人自招,汲善弃恶,细心把握,不独言书之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财务自由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