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在追忆小时候在老家的感觉?
都是,老家,小时候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在追忆小时候在老家的感觉?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时的天很蓝,人也很单纯。纯粹是为了填饱肚子。
春天,冰雪融化,脑海里小草发芽,在微风吹拂下成排的白杨树越发的挺拔,成群的小鸟在院中草垛上叽叽喳喳喧闹着,夏季夜晚,院落里大树下成群的小孩一边乘凉,一边听老人们家长里短的诉说的场景历历见目。
秋天收获的季节,满山遍野的玉米地,撇一棵泛着红的玉米杆大口吃着都香,饭后与小伙伴一起拔猪草,山脚下掐野韭菜,那个年代,因为生活在新疆北部地区,每逢秋季,牲畜从牧场下山,个个膘肥体壮,家家户户可按人头分得盆满桶满的肉。以致于在小时候就把马、牛、羊、骆驼肉尝了个便。
最快乐的莫过于冬季。那时候没有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辅导课。一放学小伙伴们成群顺着河坝遛冰回家,看谁遛得快,看谁的牛牛打得好。尽管个个小脸冻得通红,甚至遛冰者有时一不小心掉进冰嚓子里,回家少不了一顿挨打,因为家中基本上每人就只有一双老妈油灯下挑灯夜战封做的纯手工棉鞋,挨一顿打也罢,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们第二天又照旧,由于是大集体时代,男女老少齐上阵,我们这些孩子们通常家家都是以大带小,整天围着大食堂转,若是胆子大敢开口喊饿,食堂大叔们定会给个大白馍馍的,那时分得的馍馍老大一定会分给弟弟妹妹们的。
都是满满儿时的回忆,记忆也当然是美好的!怎能忘记旧时的回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家是儿孩的记忆,更是成长过程的电影片,总是一幕又一幕地在大脑里有序无序的播放。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人能吃饱穿暖是不错家境了。在我的脑海里,对那年代吃大食堂仅有点模糊的印象,不论男女老少,每顿饭都打的是一样多,几乎每顿少有吃饱过,到了晚上躺在床上肚子里咕噜作响。农村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改革后,大集体的劳作方式彻底结束,农民种粮积极性极大提高,吃饭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每年回老家看到家乡的变化,不禁感概和激动。现如今农民生活条件、居住条件、医疗卫生条件都发生的实质性向好发展。村里280多人,80岁以上老人就有17人,真心说一句一切变化都是党的政策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小时候家在农村的屋都是用土泥砖彻起来的,都是地面一层,虽是瓦片屋,但冬暖夏凉。特别是座北向南位置,面前十多米远又有一个小池塘,还有几株龙眼树,那里当吋环境好,早晨空气很新鲜,因此,住得也舒适。从建设新农村开始,那些泥砖屋基本没有了,拆了。而换来的,是一座座用红砖建起的三四层的楼房,也有部分进城买商品房了。也听一些老人常说,住商品房出入上下虽有电梯,街上热闹。但真不如那时农村占天占地的环境清静的泥砖房屋。另外,只要看见小池塘,就想起不远处原来那几间土泥砖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说,人到了一定年龄有一种难舍,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节。常说故土难离,乡音难改,是小时候扎根内心的强大情感和教育。回忆也好,记忆也好是很自然的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那是因为那是他从小生长的地方,好多习惯都是那时候养成的,那里有他的回忆,有从小陪着他长大的父老乡亲,有他剪不断的乡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0前出生的大多人在回想那时的简朴纯真、风清气正。工农商学兵职业界限分明,各行各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干部是公朴,劳动者能挺起胸做人,坏人无藏身之所,生存空间宽松实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是我们生命开始的地方,也是陪伴我们成长的地方,更是我们一生中活的最洒脱最自由、快乐的地方,所以恋旧、怀旧成了人类最朴素的情感追求,高树千尺须根难忘。
上一篇:奥运会后,感觉陈梦状态有所下滑,那么现在谁是女乒的领军人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