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六七十年代泥鳅黄鳝不值钱,为什么现在这么贵呢?
黄鳝,泥鳅,现在六七十年代泥鳅黄鳝不值钱,为什么现在这么贵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六七十年代泥鳅黄鳝不是不值钱,而是人的收入低,无法买。现在人的生活费高了,加上泥鳅黄鳝可以抗癌,自然买的人就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六七十年代污染原很少,捕捞手段落后。现在化学农药对鱼鳅类杀伤很大,还有电捕捞,如长此下去田间自然泥鳅或将灭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人喜欢吃野生泥鳅野生黄鳝!饮食文化饮食追求,天然有机美味可囗鱼类水产品需求旺盛,缺囗越来越大!这正是好商机!贵的理由水涨船高,物以稀少而显珍贵!乡村创业低风险项目,可实现好项目,极短时间回本项目,适合长期投资项目,适合深加工产品项目!精选项目,言简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毛几分钱一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那时候泥鳅黄鳝有的是都成桶捞,后来水稻大面积种植,农药大量使用,现在野生的泥鳅和黄鳝少多了,都是养殖的,物以稀为贵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五十年前,下放贵池没有菜吃,想到漫山遍野的竹笋就挖来当菜,没有油,更不要说肉了,清水加点盐,真的难以下咽,同样黄鳝泥鳅也是难以下咽的。有些事没经历过是想像不出的,就像孩子们不理解,红军过草地吃树皮,为什么不吃巧克力.牛肉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谁说不贵?九十年代初,邵东就卖20元一斤,相当于现在500元一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六七十年代的人,钱来之不易。多数人都节衣缩食,最容易得到的估计是这些土里出的东西。
父亲在世时,每年冬天犁田,都在犁上挂个小桶,专捡冬藏在泥土里的泥鳅和黄鳝。那时候,田地里化肥,农药用量少,这些生物倒很多。有时候一天能捡大半桶回来。因为母亲的小资主义,她认为吃这些野物的都是下等人,她本身很忌讳吃这些乡巴佬食材。所以,这些小生物是不允许上灶台的。当然都便宜了家里的几只鹅和鸭子。你别说,这些鸭子们每天吃了泥鳅和黄鳝以后连下的蛋都不一样,不仅个头大,而且味道格外鲜美。鸭蛋打在碗里,一个个颜色橙黄,圆圆突突,实在好看,用盐拌上泥巴腌制半个月就能蛋黄流油,而且口感适宜,一点也不咸。现在真买不到这种品价的鸭蛋了!
只有趁母亲走亲戚的机会,父亲就会抽空拿指头粗细的小黄鳝,小泥鳅洗干净,直接放在油锅里炸,黄鳝炸卷成一个个圆形的饼状。我们沾上豆瓣酱,直接送到嘴里,感觉味道比母亲的油炸肉丸子要好吃很多。
还有一年秋天,生产队里清理村口的水塘,大伙儿在水塘里打上面的野草,找出的刀鳅堆满了池塘的埂,一个个足有半尺长,那品质放在现在准能卖个好价钱,但是村里却没有一个人拿回去吃。据说是刀鳅脊背上有一根刀骨会刺手,也不好吃,没多少肉。达不到当时人们的美食标准,放乡下人嫌弃!
现在的我们,只有在休假的时间,才能花高价去市场里买一些养在水池里的泥鳅或黄鳝。可是无论怎样费心思放调料,都做不出原来父亲油炸的那种味道了!
上一篇:上联:锦堂双璧合,如何对下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