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锁定敌机的导弹发射后,敌机突然垂直攀升,导弹还能击中敌机吗?
导弹,空空导弹,战斗机锁定敌机的导弹发射后,敌机突然垂直攀升,导弹还能击中敌机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战机规避空空导弹是各国空军大力研究的难题,笔者搜索专业数据库,研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这才敢动笔。现与网友们分享!】
1958年9月,美国研制的“响尾蛇”红外空空导弹在台湾海峡空战中首次使用,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先河。1966年3月,我军在广西南宁地区上空首次用霹雳-2乙空空导弹击落美国“火烽”无人机。1961~1974 年的越南战争中,空空导弹得到大规模实战运用。经过印巴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等多场战争的洗礼,空空导弹技术日益成熟,作战运用日趋完善,命中率也不断提高。目前,空空导弹形成红外制导和雷达制导两种互补的体制,近距格斗导弹几乎全部采用红外制导;而中、远距的空空导弹一般采用雷达制导。红外空空导弹以其使用简便、高性价比而受到关注,并获得较大发展。以著名军工企业BAE公司的统计为例,1973—2016年,世界各国战机的作战损失统计:作战损失648架,其中49%被红外空空导弹击落,22%被雷达制导导弹击落。随着数字射频存储(DRFM)干扰技术的发展,使雷达型导弹的电磁对抗能力差的弱点,日益突出;因此,红外型空空导弹有向中远距拦截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还有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难点需要突破。
近年的局部战争表明,超视距多目标空战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在海湾战争中,中距拦射导弹击落的飞机数量首次超过了近距格斗导弹。对于参战飞行员来说,只要条件允许,总是希望在视距外用超视距空空导弹击落敌机,而不是进入近距格斗。未来的空战将从超视距交战开始,在强大的电子干扰和光电干扰的支援下,按照作战网络所提供的全面信息和指令,用中远程导弹首先毁伤威胁最大的各类目标(包括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继而攻击普通战机,力争在中远距交战阶段结束战斗。
超视距空战是指在飞行员视距(10 km)之外,通过机载搜索跟踪系统,探测、识别目标,并完成导弹攻击的一种作战模式。超视距打击与近距格斗相比,具有攻击突然性、先敌打击、多目标攻击等优点。而空战致胜的“四先”准则,便是“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命中、先敌脱离”;为了实现空战的“四先”,看得远、打得远,是前提条件,因此超视距导弹成为现代空战的主要武器。如美军的AIM-120,迎头最大可攻击距离可达100km左右,它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亮相,至今共发射17枚,10枚命中目标,命中概率为60%。根据空空导弹在历次战争中的使用数据分析,飞行员按照操作流程,对满足发射条件、处于攻击区的敌机,及时发射导弹,这是保证命中概率的重要条件。【1】
新型的中远距空空导弹在攻击过程中,过载最高可达到30~40个重力加速度(g),飞行马赫数最高可达到5~6,且具有远射程、高过载、高速度、高机动能力等一系列优点,已构成现代空战中的最大威胁。消除该威胁的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先敌发射,即在敌机发射空空导弹前,摧毁敌机;二是在遭受敌空空导弹攻击的情况下,如要将其杀伤降到最低,通常是实施有源、无源干扰和机动规避。在这里,我们主要是讨论机动规避问题;机动规避是成本最小、最直接的躲避攻击方式,也是学界研究的重点。空空导弹由于体积和质量的限制,其燃料有限,发动机工作时间短,大部分时间为无动力惯性飞行,并可随目标做跟随机动;而大机动会过快损失速度和能量,其控制能力、机动能力也将大幅下降。规避机动的策略,是通过尽量消耗导弹的能量,来实现规避。
目标在敌导弹发射后,盲目、错误的规避机动(例如垂直攀升等)只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处置应是,立即以最大稳定盘旋角速度(常用5g过载)转弯,尽快把导弹置于尾后,然后全加速加力脱离。逃逸时采用S机动、圆周运动等周期性的机动方式,可使导弹内部产生谐振,影响导弹的稳定性,从而扩大动态误差,增加导弹的脱靶量,降低命中率。还可采用边置尾边俯冲的机动方式,目标在转弯置尾的同时,向下俯冲3km左右(俯冲过浅很难逃逸成功,俯冲过深不利于后续拉起继续接敌),然后以加力状态平飞逃逸。此时空空导弹也会跟随俯冲,由于空气阻力变大,导弹速度衰减非常快;因此,这可以显著消耗导弹动能,降低其威胁。还有一种90°切向机动,目标以最大稳定盘旋角速度转弯,保持逃逸方向与来袭飞机雷达波束垂直,快速脱离;但切向机动应该在无法摆脱导弹的最后20s进行,以提高成功概率。在多种规避方式中,边置尾边俯冲的机动规避方式,无论是在逃逸概率、平均脱靶量,还是操作难度上,都是一种最优的选择。【2-3】
对中远距空空导弹的攻击,越早发现、越早机动,越有利,即应在弹目距离至少40km外机动,通过一定的组合机动规避,战机便可获得较多机会成功逃逸。【2】如果目标处于敌空空导弹攻击的不可逃逸区,那就危险了;因为,“即使目标做最剧烈的逃逸机动,导弹仍能以不低于某一给定的概率命中杀伤目标的攻击区,称为目标不可逃逸攻击区。”【周志刚主编,航空综合火力控制原理,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第260页】这时,采用上述多种规避方式,仍不能摆脱敌导弹的跟踪时,那只有最后一搏,即在导弹与飞机即将相遇的时刻——两者相距几百米至上千米的距离时,突然强机动、急剧转弯闪躲。考虑到飞机大过载机动对飞行员的影响,急转机动的时机,选在导弹与飞机相距1KM左右是比较好的选择。然而,并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这需要飞行员有丰富的经验和超冷静的头脑;另外,在近距格斗、应对先进的红外空空导弹时,更是如此。例如,中国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研制的第4代红外空空导弹PL-10E,是近身格斗的利器,它具备高机动、大过载的特性,被攻击的战机很难依靠常规动作逃脱锁定;其机动能力已超越美军最先进的响尾蛇AIM-9X。PL-10E采用了红外面成像技术,有非常好的抗干扰能力,常用的红外诱饵弹对它完全无用。【4】因此,在空战中近距离搏斗时,它将成为敌人的噩梦!
“金头盔”自由空战是中国空军四大军事训练品牌之一,被视为战斗机飞行员最高荣誉的“金头盔”,是授予对抗空战比武中最为优异的飞行员,而“天鹰杯”则颁给空战比武中取得团体第一的航空兵部队。每年年底,来自五大个战区的的多支航空兵劲旅就会云集西北大漠,一批中国最顶尖的战斗机飞行员们将厮杀数百场次,争夺团体最高荣誉“天鹰杯”和个人的“金头盔”。我军空战对抗综合训练评估系统实现了空战全流程的数据分析和精准判读,评估结果准确,评估过程高效。在对抗空战比武中,按照实战编成配置分组,突出态势未知、电磁未知,实战氛围浓厚;对参赛者的体能、装备熟悉程度和战术素养等多方面的考验和挑战非常大。中国空军对抗空战竞赛考核牵引实战化训练,显著地提高了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在飞行员高手如林、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细节决定成败尤显重要,而且胜者不仅需要绝对的胆识,更需要出绝招制胜。只有那些在体能上经得起考验、对装备性能非常熟悉、对“敌手”研究非常透彻,特别是具有深厚战术素养、能在临机处置中做出最佳选择的优秀飞行员,才有机会在重重考核中过关斩将,最终赢得“金头盔”的荣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