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孩子,小杨,她的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杨改兰性情温和内向,面对村民的漠视,尤其是别人家都盖了新房,而自家还住着几十年的土坯房,更觉过得不如人的自卑。
其实上面早就发放了农村危房改造补贴,李克英也已经买好了翻盖新房的砖,可父亲杨满堂说拿不出剩余的盖房钱,奶奶杨兰芳则坚决不让翻盖新房。直到杨改兰死去,那些新砖还静静地堆在杨家门口。
可想而知一家6口蜗居10平米土坯厢房的杨改兰,看到别人家宽房大屋会是什么感觉,再加上家庭重担,以及夹在奶奶与丈夫之间的难堪,其心中负面情绪日积月累,遇到诱因终有大爆发的时候。
杨改兰心中负面情绪不是一日而就,如果能找到适当的发泄口也有可能会平稳过渡。但杨改兰没读过书,既没有能力疏解负面情绪,也没有能力找到改变贫穷现状的方法,而其身边也没有谁能帮其走出困境。
村里人与杨改兰几无交集,父亲杨满堂老实无能,奶奶杨兰芳也只是个无知强势的农村老太太,而杨改兰最想依赖的丈夫李克英,同样也是没啥文化的粗人。
据说杨改兰送兰州抢救时,曾有人问李克英是否恨妻子杀死了孩子。李克英回答说:“不恨,只要妻子抢救过来,孩子还可以再生。”
4个孩子4条鲜活的生命,李克英的回答透出对孩子生命的漠视,似乎没有什么父子情深可言。这不仅体现出李克英没有文化的无知,也体现出亲情也许早已在一地鸡毛生活中消磨殆尽。可想而知如此丈夫又能给妻子带来什么帮助与启迪呢?
杨改兰在不良情绪中苦熬,再遇不公平对待,却又不懂得如何为自家争取公平权益,只能将其更进一步推入绝望、生无可恋的崩溃边缘。
杨改兰看不到生活改变的希望,再看看身边4个孩子,同样没有希望所在,遂下狠心欲结束这一切痛苦时,也替孩子们做了选择,与其让孩子走自己老路痛苦地活着,不如将她们全部杀死一了百了。
结语
虽已事过境迁,但无论谁看到杨改兰事件都会心痛到无法呼吸,不仅哀叹杨改兰的可悲,更心痛4个无辜孩子。
也许现在依然有人不能理解杨改兰的残忍,说一个母亲即便再狠也不能杀死亲生儿女。其实我们不应像一个局外人,或是自认为比较理性、文明的角度来评判杨改兰,事实上我们确实不好去理解其内心真实生活。
杨改兰事件不是一时冲动而为,而是贫穷、家庭特殊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等诸多问题搅在一起,无力寻找方法摆脱困境后的决绝。
其实特别暴力的人往往是内心怯懦之人,她们只能用非常极端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痛苦,遂往往会用非常残忍的方式做事。
我们现在无论谈论杨改兰什么,都好像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其实我们更应该反思如果遇到杨改兰这类底层人群,该怎样伸出援助之手。
人的生活范围太小,芝麻大的事也会变成天大的事。人们的心胸有时与生活视野有关,视野越宽阔,心胸就会越宽阔。所以我们才会说女性一定要有见识,只有见多识广才会变得心胸宽阔。由此杨改兰事件归因还是贫穷与教育缺失的恶性循环之果。
女性系人类的母亲,一个民族的素养取决于这一民族中每个人出生时母亲的修养与教育。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关注农村女性生存现状提供经济援助同时,更要加强改善农村女童教育问题,以提升农村女性生存能力,尽量避免杨改兰事件的发生,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2岁女孩的血泪:姐姐将她拐卖,嫁给37岁的男人,饱受折磨摧残,令人痛心
1995年,15岁的云南女孩卫娜宫被人贩子拐卖到河南,并以8000元的价格转卖到确山县蚁峰乡。一个43岁的农民马海良花钱买下了这个“媳妇”,卫娜宫为此反抗过、哭过、闹过,但最终没能逃出去。她向命运屈服了,跟着比自己大28岁的马海良过日子。
第二年春天,马海良和卫娜宫返回云南老家,母女二人相见后抱头痛哭。卫娜宫的母亲是个苦命的女人,她的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抚养着7个孩子,其中有3个孩子已经夭折,剩下的4个孩子中,大女儿却被人拐卖到了河南,嫁给了一个比自己年纪还大的男人。然而事已至此,她也只得认命了。
马海良家贫,他买妻子花了1万元,这些钱都是借来的。马海良和卫娜宫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和三间茅草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债主们经常上门讨债,夫妻二人经常为此焦头烂额,唉声叹气。
1997年2月的一天,马海良告诉卫娜宫他有一个办法能赚到一大笔钱,偿还所有的债务。卫娜宫问马海良有什么办法?马海良说:把卫娜宫的大妹卫玉兰接来,挑个合适的人家卖掉,这样就能挣到一笔钱。
卫娜宫一听当即反对,妹妹卫玉兰才12岁,这么小的孩子怎能嫁人?她还只是个孩子啊。马海良说家里欠了1万元,债主经常登门索债,这日子实在没办法过下去了,不这样挣不到钱。马海良每天都劝卫娜宫,最后卫娜宫渐渐动心了。
不久后,卫娜宫的母亲正巧来河南看望女儿。卫娜宫便欺骗母亲说:“妈妈,玉兰已经12岁了,却还没进过学校的门,不如把她接到这里来,我们供她读书。”
母亲不同意,大女儿被卖到这里,她很不喜欢这个地方。再说大女儿家中贫穷,他们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哪有钱来供玉兰读书呢?马海良和卫娜宫反复劝说母亲,并发誓保证会好好照顾妹妹,砸锅卖铁也要让妹妹读书。在女儿女婿的一番劝说下,母亲勉强答应了。
1997年3月底,马海良把岳母送回云南,顺便带回了卫玉兰。他骗卫玉兰说去河南就让她上学读书,让她过上好日子。卫玉兰听说可以读书,开心得笑了起来,跟着姐夫辗转数千里来到了河南。
来到姐夫家后,姐姐却始终不提读书的事情。卫玉兰问起时,姐姐才敷衍说他们正在筹钱,等手里的钱都筹够了就让她读书。卫玉兰每天给姐姐家放羊,等待着姐姐送她进学校读书。她不知道的是,姐夫马海良正到处寻找买主,准备将她卖掉。
第二年9月的一天,马海良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买主。此人是驻马店刘阁乡的农民高书成,高书成时年37岁且右眼失明,一直尚未成家,他愿意出价1万元买一个老婆。马海良夫妻喜出望外,当即就一口答应下来,并约定在同年的9月26日相亲。
上一篇: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钩织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