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孩子,小杨,她的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哪些真人真事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并且难以接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8岁杨改兰举起斧头砸向4个亲生儿女,随后服毒自尽。4个孩子中最大的6岁,最小的只有3岁。杨改兰的丈夫无法接受残酷现实,料理完后事也服农药自尽。短短8天时间,原本四世同堂的8口之家,一下子消失了6口人,只剩下杨改兰年迈的父亲与奶奶苦熬残生。
这起“自我灭门”悲剧一经媒体报道,舆论为之哗然。许多人无法理解杨改兰作为母亲选择自尽,却为何要先杀死自己的孩子?甚至无法接受杨改兰用斧头砍烂孩子头部的残忍。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到底是怎样的绝望才使一位母亲对亲生儿女下手如此狠?
还原案件全过程
2016年8月26日下午4点,甘肃康乐县景古镇阿姑山村亦如往日那般宁静。农妇杨兰芳听孙女杨改兰说要带4个孩子上山去拉羊并未在意。直到下午6点,正在喂猪的杨兰芳突然看到儿子杨满堂一边往回跑,一边惊慌失措地大喊说杨改兰和4个孩子都躺在山中小道上。
原来杨改兰带着长女杨某帆(6岁)、龙凤双胞胎杨某利、杨某清(5岁)以及幺女杨某福(3岁)来到自家屋后山上,先用斧头砸向孩子头部,看到孩子们还没有死去,就又逼着孩子们喝下早已准备好的农药,随即自己也喝下了农药。
等杨兰芳与杨满堂等人赶到现场时,杨某利与杨某福已当场死亡,只有杨某帆、杨某清以及杨改兰还有微弱呼吸。杨兰芳哭着问孙女为何要这样?奄奄一息的杨改兰喃喃说了句:“你们不理解,你和阿大好好过,我以后顾不上你们了。”
杨兰芳看到大重孙女还有气息,哭着问:“你给我们留下这个孩子可好?”谁料杨改兰竟决绝地说了一句:“一个也不留。”
等到傍晚7点多钟,杨家本家找的汽车才来到村口。在镇上做泥瓦小工的杨改兰丈夫李克英也闻讯赶了回来,一起相帮着用架子车把杨改兰与两个还活着的孩子运到村口,再放到汽车上运往县城急救。
很遗憾,杨某清在半路上就已经不行了,杨某帆运到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杨改兰后送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于29日凌晨死亡。
经警方多方调查取证,宣布杨家4名子女是被亲生母亲杨改兰用斧头砍伤致死,杨改兰自尽身亡。事件发生后,县、乡、村干部组织本村村民协助李克英安葬了死者。可谁料9月4日,竟又在阿姑山村外树林中发现了李克英尸体,经警方勘验现场后确认其死因系服毒自尽。
杨改兰一家6口离奇死亡,堪称“自我灭门”式的悲剧震惊社会。世人舆论焦点大多聚焦于杨家贫穷,杨改兰或因杨家失去低保资格而心理失衡。
可杨改兰做出如此决绝选择背后,仅仅因为贫穷那么简单吗?这场悲剧也许除了贫穷因素,也与杨改兰家庭关系以及其个人性格等因素脱不了干系。
贫穷是不幸的根源
杨改兰家确实很穷,一家8口有17亩地。杨改兰留在家中帮助父亲种地,丈夫李克英则出外做小工赚点钱补贴家用。杨家的房子还是杨兰芳的父亲5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历经多年风吹雨淋,早已成破败不堪的危房,可还要为杨家人遮风挡雨。
杨兰芳与杨满堂母子住在三间正房中,杨改兰夫妇带着4个孩子挤在不足10平米的东厢房,房子里也没啥家具。也许杨家最值钱的就是饲养的3头猪与3头牛了。
2010~2013年,杨家享受了国家低保补贴。可是2013年底,阿姑山村改变评定低保户规则,由全村集体提名,群众评议确定低保户名单。而杨改兰家未能入选群众提议名单,遂被取消了低保资格。
随后评定杨改兰家人均收入高于国家规定低保户标准,所以也未能获得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资格。于是有人认为杨家失去低保资格后,眼看着别人家不仅可以享受低保补贴,还能享受精准扶贫补助,以致杨改兰心理失衡。
其实阿姑山村196户人家,包括杨改兰家所在的老爷湾社25户人家,大多都如杨改兰家一样贫穷。我们姑且不论当地评定低保户规则是否合理,只分析导致杨改兰极端行事的原因。
如果杨改兰因为失去低保资格自尽,可她为何不在当年自尽,而是拖延2年后自尽呢?按照杨兰芳所说17亩田地种植的小麦、豌豆等农作物差不多能解决温饱。由此可见杨改兰也许对村里评定低保户规则有意见,但还不至于走绝路,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是许多中国人心中执念。
就像余华小说《活着》说的那样,许多人虽贫穷但还努力坚持活着。也许中华文明正是因这种骨子里的坚韧,才能延续5000年而绵延不衰。
我们再分析杨改兰最后极端之举,不像临时起意,更像是长期负面情绪积累突破极限后的大爆发,也许贫穷是其丧失生活勇气的根源,但不应是唯一原因。也许就像杨改兰最后回应奶奶的那句:“你们不理解”,我们只能从其生活经历、背景以及心理发展的脉络再去探寻其它因素。
家庭关系与个人性格是不幸的助推剂
杨家人看似家庭关系简单,但说起往事也有些复杂。据说杨改兰的爷爷是入赘杨家,生育4女1子后,或因妻子杨兰芳强势,或因贫穷竟离家出走。后来杨兰芳与一个女儿同嫁邻县一对父子,但因性情不和,杨兰芳又回到阿姑山村与儿子杨满堂生活在一起。
杨满堂没啥本事,甚至说话都有些含糊不清。杨满堂娶了一位妻子,生下两个女儿杨改兰与杨改转。也许因婆媳关系不和,也许因贫穷,妻子也离家出走。随后杨改转被送到本村一高姓富裕人家寄养,只剩下杨改兰与父亲、奶奶相依为命。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杨兰芳应该性格强势,不然杨改兰的爷爷与母亲,不会皆抛下孩子离家出走。甚至杨兰芳改嫁一次,又过不下去再回老家,更说明其脾性不太能和人。
杨改兰一天学都没上过,10岁就开始帮助父亲种地养家,19岁招李克英入赘,随后又接连生下4个孩子。如果一家人和睦相处,也应有四世同堂儿孙绕膝之乐。可是杨兰芳看不起孙女婿李克英,责骂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将鞋子扔到李克英的脸上。
杨改兰既要承担田里繁重的劳动,又要管着一家老小日常生活。有的妈妈只管一个孩子还觉很辛苦,而杨改兰的4个孩子年龄差距不大,可想而知杨改兰天天围着10平米屋子和4个孩子磨,再加上频频出现的家庭矛盾,其心中压抑的苦楚不言而喻。
据当地村民讲述,杨家在村里除了几家本家,很少与人往来,不仅干活不一起去,即便走个对头面也不说话。现在公路修到了村边,交通便利了,许多村民趁农闲出去打工挣钱。但杨家除了李克英出去做小工,其他人都窝在家里侍弄那点农田和牲口,于是杨家情况相比村中其他人家就有些差。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由此杨家就像农村常说的“独户”,无法融进村中主流层面,孤独地飘在外围,也就相应地无法得到村民更多的尊重。
上一篇:你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钩织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